第279章 诸事俱备(第3/4页)

在收到蒙仲的书信后,郑奭便前往郾城与蔡午聚了聚,见彼此都收到了蒙仲的书信,心中更是欢喜,当即将军中事物托付于心腹,带着几名近卫便直奔方城。

不得不说,倘若是其他人邀请,郑奭、蔡午二人多半还要权衡一番,再看看是否与对方合得来,但在蒙仲面前,他俩可不敢、也不会摆什么架子。

毕竟他们都明白,区区一个「方城令」根本不足以体现蒙仲的才能,后者完全有能力出任河东守这样职务——说不定蒙仲就是下一个庞涓!

是的,河东魏军有公孙喜,河内魏军有翟章,而河南(颍南)的魏军,他们亦有他们的骄傲,即曾经横扫周边诸国的魏国名将,庞涓!

为此,郑奭与蔡午曾私下欢喜谈论,河东错失蒙仲,以至于魏王将蒙仲封到方城,这莫非就是他颍南一系魏军崛起的预兆?

至少在郑奭、蔡午看来,蒙仲完全有能力匹敌庞涓!

由于郑奭、蔡午二人途中着急赶路,仅过了两日,他们便双双抵达了叶邑,然后沿着大道来到了方城。

他二人来得这么快,完全出乎蒙仲的意料,毕竟他在信中邀请郑奭、蔡午前来做客,只说在这两位军司马方便的时候,又不会规定什么日期,没想到那两封信送出才过了五日,这两位军司马就赶到了方城,这让蒙仲颇为受用。

见郑奭、蔡午二人身上满是风雪,蒙仲连忙告罪道:“劳烦两位辛苦赶来方城,在下实在过意不去……”

听闻此言,郑奭笑着说道:“蒙师帅这是说得什么话?蒙师帅相邀,别说我二人就在许地、郾城,就算在河东、在河内,亦要飞奔赶来赴会……”

话音未落,蔡午就在旁笑着纠正道:“什么蒙师帅,如今应该称作方城令才对!”

“对对对。”郑奭如梦初醒。

对此,蒙仲微微一笑。

平心而论,郑奭是当真叫错了蒙仲的官职么?

怎么可能!

在这个注重名爵、注重名分的年代,怎么可能会叫错对方的官职?更别说对方还是你有意想要巴结拉拢的。

说到底,郑奭之所以称呼蒙仲为“蒙师帅”,不过就是为了延续双方曾经在伊阙之战时的袍泽之情罢了,倘若蒙仲亦认可了这份袍泽之情,那么日后待蒙仲升迁河东守甚至是大司马时,他说不定就会将郑奭、蔡午二人调到自己麾下直属,视为心腹——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蒙仲虽然年轻,但也不至于不知晓人情世故,见郑奭、蔡午二人有意向他示好,他心中当然高兴,当即盛情将二人请到县府内,命士卒备上丰盛的酒菜,又叫来蒙遂作陪,款待二人。

四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一开始闲聊的话题,自然是让魏军扬眉吐气的伊阙一战,毕竟魏国险些就在那场仗中损失十八万军队,没想到最终居然能扭转胜败,击败秦军。

不得不说,郑奭、蔡午二人亦是沾了蒙仲的光,摇身一变就成为了魏国的英雄。

待酒过三巡,郑奭便问起了蒙仲此番请他们前来方城的原因——毕竟彼此都是成人,郑奭也不信蒙仲无缘无故就请他二人前来。

见郑奭主动问起,蒙仲亦不隐瞒,如实说道:“前几日,韩国的暴鸢来到了宛城,期间曾赴方城与我一见,据他所言,秦国正准备进攻楚国……”

郑奭、蔡午闻言一愣,在面面相觑之余,蔡午小心翼翼地问道:“方城令,你莫非是想介入秦楚两国的战事?这……恐怕不妥。”

蒙仲当然明白蔡午的顾虑,笑着说道:“未得王令,在下岂敢擅自与秦军交恶,恶化魏秦两国的邦交?我只是想趁机从楚国拐些楚民到我叶邑而已……两位也知道,我受封方城令,虽魏王允许我筹建五万编制的军队,但仅方城、叶邑、舞阳三地的邑民,却不足以选拔出五万名士卒,因此,我有意吸纳楚人为我魏国所用……”

在旁,蒙遂亦补充道:“唯恐介时秦军见我方城兵少,趁机进攻我军,因此今日相邀两位军司马,寻求两位的帮助。”

“原来如此。”

郑奭、蔡午二人恍然大悟,在对视一眼后,郑奭抱拳说道:“既是方城令所托,我二人自当给予援手,只是大梁那边……”

蒙仲笑着说道:“就当是方城、许地、郾城三地在宛城联手练兵,练兵本就是我等军司马的分内事,大梁又岂会责怪?”

“联手练兵?”

郑奭、蔡午恍然大悟,暗自称赞蒙仲考虑问题周到。

既然最大的顾虑解除了,郑奭、蔡午二人自然乐意卖人情给蒙仲,当即一口答应,表示待明年开春之后,会各自率至少七八千士卒赶奔方城,协助蒙仲。

蒙仲心中大喜,亦不忘郑重其事地许下承诺:“两位的心意,在下感激不尽,日后定有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