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剧辛之信(第3/4页)

的确,他教导了太子戴武该如何与齐国抗衡,那就是摆出一副欲与齐国鱼死网破的架势,只要齐国还想跟秦国争天下霸主的位置,就绝对不会跟宋国死磕。

除此之外,蒙仲还建议太子戴武多建城塞,多积粮草,总之要使宋国成为一块长满倒刺的硬骨头,叫齐国啃不下去。

但即便如此,倘若齐国那边是由他义兄田章掌兵,蒙仲心中难免还是有些忐忑。

好在这几次田章并未出面。

『……难道是义兄的身体状况出了什么问题?亦或是他与齐王田地发生了什么矛盾?』

蒙仲难免又担忧起田章来。

而此时,蒙珉仍在继续讲述着他所了解的情况:“……其余嘛,我知道的不多。哦,对了,好似大王在陶邑增驻了军队,还将戴盈之军司马调到了陶邑。”

“唔?”

蒙仲闻言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宋国的陶邑只与魏、卫两国接壤,往日宋国驻重兵于陶邑,那是为了防备魏国,但现如今,魏国与宋国缔结了盟约,宋王偃其实并没有理由防备魏国。

防备卫国那更是一个笑话,卫国现如今就只剩下一个濮阳了,若不是有魏国庇护,赵、宋两国随便派一支军队即可灭了卫国。

既不是防备魏国,又不是防备卫国,宋王偃在陶邑增驻军队是为什么?

『……赵国!』

稍稍一想,蒙仲心中便已猜到了原因。

曾几何时,赵国乃是宋国的盟国,宋国曾借助赵国的力量对抗齐国与魏国,而现如今,魏国与宋国缔结了盟约,而赵国,却成为了宋国必须防范的对象,不得不说这着实令人唏嘘。

当晚,蒙仲将蒙遂、乐毅、向缭三人请到自己屋内,与他们商讨当前的局势。

期间,蒙遂率先开口道:“宋王即在陶邑增驻军队,想必已经意识到了来自赵国的威胁……倘若齐赵两国合兵攻宋,多半会在「东阿」会盟,继而挥军南下,陶邑首当其冲……”

“别忘了燕国。”

向缭瞥了一眼一旁的矮桌,因为矮桌上正摆着剧辛给蒙仲的书信。

旋即他低声说道:“剧辛此人,还算有点能耐,但即便如此,燕国亦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不惧齐国,若齐国真正有意攻伐宋国,除了赵国意外,齐国必然会胁迫燕国一同楚兵,似这般,齐赵燕三国伐宋,很有可能兵分两路,其中一路正如阿遂所言,即齐、赵两国军队在东阿会盟,继而顺势南下进攻陶邑;而另一路,可能是兵出东海,牵制住太子戴武的军队……只是不知燕国军队到时候在西路,还是在东路。”

此时,乐毅摇摇头说道:“阿遂、向缭,你二人想的不错,但忽略了魏国的态度……齐赵联军若攻陶邑,魏国是来得及救援的,因此主攻还是在东路,赵国应该主要负责牵制魏国,倘若魏国当真有意救援宋国……”

“当真有意救援宋国?”

蒙遂、向缭二人转头看向乐毅,似乎有些不解,就连蒙仲亦转头过去。

半晌后,蒙仲皱着眉头说道:“你是指田文?……田文虽与我有仇,但他亦深恨齐国,不至于会坐视齐国吞并宋国吧?”

听闻此言,乐毅摇摇头说道:“我不是说这个,阿仲,你觉得,倘若齐赵燕三国当真对宋国用兵,魏国真会救援宋国么?”

“为何不会?”不等蒙仲开口,蒙遂不解地问道。

听了蒙遂的话,乐毅笑了笑说道:“这样,我换个说法,魏国……有能力救援么?”

蒙仲、蒙遂、向缭三人对视一眼,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他们忽然想到了伊阙之战,在那场仗中,魏国损失了整整十万军队。

“……魏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秦国,倘若齐国联合赵、燕两国进攻宋国,魏国是否敢、是否会冒着被秦国趁虚而入的凶险,派兵救援宋国?”顿了顿,乐毅接着说道:“如果我是齐王,我会派使者前往秦国,说服秦国默许齐国吞并宋国,只要秦国同意,到时候,在齐、赵、燕三国军队进攻宋国时,秦国陈兵于魏国边境,你觉得魏王敢派援兵支援宋国么?”

“说服秦国默许齐国吞并宋国?”蒙遂吃惊地说道:“这怎么可能?秦国需要宋国牵制齐国!”

“但问题是,如今宋国牵制不住齐国了。”乐毅正色说道:“以往,齐魏联盟,赵宋联盟,可事实上,却是齐国在单独对抗赵宋联盟,魏国在做什么?他在抵挡秦国的进攻。而现如今,齐赵两国联合了,而魏国则与宋国结了盟,倘若秦国不攻击魏韩两国,那么,齐赵联盟与魏宋联盟,或可以抗衡一阵子,但问题是,你要秦国如何自处?看着中原诸国僵持,而他却按兵不动?你我都知道,秦国一直想进兵中原,他是不会放弃攻占魏韩两国的……既然如此,索性就与齐国达成默契,齐国取宋国,秦国攻魏韩两国,双方皆先吞并相对弱小的国家,使秦齐两国平分天下,然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