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应势而生,魏国骑兵(一)(第2/5页)

“哈哈。”魏青笑着说道:“好,回头我请你喝酒。”

说罢,他在公仲侈诧异的目光下,将后者带到了蒙仲那边,朝着后者抱拳禀报道:“师帅,这位是公仲侈公仲先生,也是十里外那座韩营的主将,他希望能与你见上一面,请在下代为引荐。”

“公仲侈?”

在旁的诸如窦兴、唐直、焦革等几位军司马,脸上皆露出了震撼之色,当即收敛脸上的笑容,纷纷起身向公仲侈抱拳行礼,唯独蒙仲满脸困惑:这位公仲先生,莫非是什么很有名的人物么?

这也难怪,毕竟蒙仲出身宋国的蒙邑,说难听点就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小子,他哪知道公仲侈这等人物。

不过,虽然不曾听说公仲侈,但从窦兴、唐直等人的态度中,蒙仲也能猜到来人的身份并不简单,因此,虽然比窦兴等人慢了半拍,但他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起身向公仲侈行礼,口中尊称“公仲先生”。

这个反应,自然落入了公仲侈的眼中。

他笑着对蒙仲道:“蒙师帅看来并不知晓在下……”

“这个……”蒙仲颇感尴尬。

此时,费恢低声对蒙仲解释道:“公仲侈,乃是上代韩国君主、即韩襄王时韩国的国相,后来因为诸公子争位一事,而遭到罢免。”

『居然是韩国的国相……』

蒙仲恍然大悟,连忙更加尊重的向公仲侈行了一礼,亦表达自己方才失礼的歉意:“在下孤陋寡闻,竟不识公仲先生,实在是失礼失礼。”

“蒙师帅言重了,在下如今只是一介平民而已。”

说着,他上下打量着蒙仲。

不得不说,他对眼前这位年轻人还是颇有好感的。

首先,眼前这位少年虽身居高位却不骄不傲,态度平易近人;其次,这位少年在不知他公仲侈的情况下,依旧跟着窦兴等人起身行礼。

再加上蒙仲的言行举止,这让公仲侈更加赞赏对方的品性——这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年轻人。

『蒙?魏国有以蒙为氏的大家族么?』

公仲侈暗自猜测起来。

他误以为眼前这位少年必然是出自魏国的大家族,毕竟在他的印象中,只有大家族才能培养出具有如此教养的年轻人。

原来,暴鸢并未在信中提及蒙仲出身宋国这件事,因为在他看来那不重要。

出乎心中的好奇,待蒙仲邀请公仲侈在篝火旁坐下之后,公仲侈忍不住问道:“恕在下斗胆询问一句,不知蒙师帅是出自魏国哪个家族?”

蒙仲愣了一下,旋即如实说道:“在下并非魏人,而是宋人,出身于宋国蒙邑一个「蒙氏」的小家族……”

“怎么可能?”

公仲侈惊讶地嘀咕了一句,旋即见窦兴、唐直等魏军的军司马皆皱眉看着自己,连忙解释道:“蒙师帅别误会,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在下只是觉得,蒙师帅的举手投足浑然而不做作……在下曾见过许多名门贵族子弟,但论气质、谈吐,皆远不及蒙师帅……”

蒙仲微微一笑,也不在意。

他知道公仲侈为何会有这样的误会,因为时常有人对他有这种错觉,觉得他根本不像是从宋国蒙邑一个小乡村走出来的,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只是因为他有一位人称“庄子”的启蒙老师而已。

哪怕不用他举例,看看蒙虎与蒙遂二人的差距就明白了:同样是出身蒙邑的小乡村,蒙虎性格跳脱,直爽但也暴躁易怒,有时候不分场合大呼小叫看似没什么教养;而反观蒙遂,论沉稳丝毫不在蒙仲之下。

这就是有老师教跟没老师教的区别。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出身中山灵寿的乐毅,他也是从一个小乡村走出来的,并且也没有老师教导,可为何乐毅也那般沉稳呢?

这只能说,人与人多少是有些区别的,乐毅只是个例,大部分小家族的子弟,尤其是那些不受重视的族人,多多少少还是像蒙虎那般,直爽、粗鄙、没什么教养,但也不至于会有害人的歹心。

至于一般平民的子女,绝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连书籍都触碰不到,自然不能强求他们有什么教养。

总而言之一句话,读书未必能改变命运,但却能增涨知识,能令人的眼界更加开阔,跳出以往的小格局,仿佛井底之蛙能跳出井口,真正能看到井外的天地。

而在公仲侈暗中观察蒙仲的时候,蒙仲亦在暗自打量着公仲侈,只见对方大概四五十岁,须发已略微有些斑白,但精神倒是很不错。

而其身上的衣着饰物,据蒙仲所见已有些陈旧了,因此他猜测公仲侈被罢免相位后,其在韩国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蒙仲实在有些好奇,堂堂一国国相,何以会沦落至此?

不过考虑到他与公仲侈只是初次见面,彼此并不熟络,他识趣地没有追问,而是问起了公仲侈此番驻军在此的缘由:“公仲先生率韩军至此,莫非是为了抵挡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