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被人捅了腚(第2/3页)

“那还有假。内里越贼都被尽除,军将李敬平被擒,监军吴继善拔剑自尽,下头的一干大小军官一个都没逃掉。还投降了两个领兵校尉。”

上官衡高兴地牙龈都露出来,失态叫道:“好,好,好。恁地出口恶气,叫本官好不欢喜。”

那上官瑞文也笑的见牙不见眼,“此番大捷宣扬开来,必能叫我邕州军民士气大振。”这是御敌有功啊。想必就是到了新朝,上官家有这等功劳在,兼之他父亲长久来的好名声,那前程也不会差了的。

这是天大的喜事。

上官衡好不开怀,听着府外兀自响亮的欢呼声,对儿子道:“速速把王通判找来,将城中的猪羊酒肉尽归拢归拢,再去请城中的士绅名流来。”上官衡要犒军,犒军!必须犒军。

这一战可谓是叫邕州军民人心大定也。

邕州州衙不远处的一条巷子里。

邕州州治宣化县知县周永民没让下人伺候,小圆桌上也没有七荤八素三碗四盅,就是最最简单的几个家常菜,周永民的夫人和他们一双还没有过十岁的儿女,只简单单的一家四口人。

周永民没有了在外面的威严,饭桌上的他饮酒纵歌,可以说是放浪形骸。但他夫人却没有劝说他一句,因为她清楚自己丈夫这些日子里所承受的重压有多么的巨大。

南越军的攻势如火似荼,就像海里的波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从没有停歇过。

城内不少人都向北逃避去,不少官吏明面上限于上官衡的约束,不能举家北投,暗地里却多少将后人财货送了出去。

周永民则没这么做,这般长时间里却也是夜夜都睡的不安,但他硬生生的挺过来了。今天他终于等来梦寐以求的好消息了——太平寨报捷。南越贼军被聚歼五千余人。邕州危局……变了。

“哈哈哈,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工部昔日之欢喜,周某人今日方始知道。”

……

邕州的欢庆就是南越的悲哀,但更可悲的且在后头。海风吹刮着升龙府,时间进入到八月份。

阮小七自做先锋,和呼延庆为副将,引水师战船五十艘,内载水军两千余,并陆战队三千人,自红河口而入。那一路上可是势若破竹,顺着红河一路直上,二百里路也不过是等闲也。

洋洋得意的升龙府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被人捅了光腚,短短三日的光景,一切就已经大变样了。

中原陆齐的水陆军顺着红河一路杀到了升龙城下。那沿途也非是一个城市没有,红河三角洲可是南越最宝贵之地。这里是南越李朝政权的政治经济与军事中心。

肥沃的红河三角洲,就是南越的“金城千里”,是李朝的“天府之国”。

他们从没想到会突然有一支来自中原的军队杀到这里。北部的连绵高山与一条条河流,配合着南越的气候环境,在李朝权贵眼中,那就是一条隔绝自我与中原的天堑。

但现在呢?

齐军猛地从海上打过来。整个南越李朝都懵逼了。

事实上中国很早之前就有过海陆齐进之策,不管是隋炀帝打高句丽,还是唐军灭高句丽与百济,海陆齐进之策并不叫人震惊。

然那都在北方。

对于南方,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势力值得中原王朝如此大张旗鼓的。

故而,当齐军水师出现在升龙府外的时候,李乾德人都是蒙的。

待到海阳、河东等城相继陷落的消息传到,升龙府更是满城惶恐,满城惊乱。

万幸升龙府且还有守军在,李乾德也迅速发出勤王诏书,号召越人抗击外贼,又收编城内外南越权贵世家的士兵护院,兵力直超两万去。

那呼延庆固是勇猛,三千陆战队也是骁勇敢战,几场厮杀也都是得胜,但前者依靠城墙,防守作战到底是有利的。那升龙府终究没给打破。

李乃兰立在升龙府城头上,遥望着北方的天际,如同一尊冷冷的石像。没人看的到,这个升龙府的四壁守御使,城内一万多守军的定海神针,实际上已经满脸疲惫。

他已经与城外的齐军厮杀三战了。然三战三败,损兵折将!他都要无颜见人了。

升龙府内的兵马,原有的上万禁军只剩六七千。从城内外招募的丁壮以及打城内权贵官僚之家抠走的几千护卫私兵,也折损过半。

故而,他是再不敢外出征战厮杀了。

万幸李乾德并没怪罪与他,反而叫他封官进爵。这打了败仗还能升官的,也就是他了。这本事他老子都没有。

李乃兰之父是李日成。当初李乾德幼龄即位,李常杰和李日成共同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