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女皇登基(第2/3页)

“朱氏本淮右布衣,太祖以异族荼毒华夏残虐人民,故起兵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人民所推以主华夏,然后世子孙渐忘其本,遂以万民之主而自居,延至今日已近三百载。其间执政无方,贪贿横行,使百姓饥寒交迫以至天下大乱,此虽非朱氏一家之责然朱氏亦难辞其咎。

北都之变亦朱氏自取。

幸赖昊天上帝之恩,先帝于危难间幡然醒悟,避之南都与秦王定君臣之约,弭兵以使百姓休养生息。

天下赖之差安。

然先帝中道崩殂,秦王大军威逼南都危如累卵,仓促间媺娖为人民所推监国以摄国事,本为权宜之计,不过守社稷以待家兄,幸赖贤臣之助上下同心,遂使大明有今日之强盛。

然媺娖终究妇人。

故迎家兄以归,欲退居闺中从此不问外事。

不想家兄为奸人所惑,忘先帝之教诲,勾结建奴欲乱天下,媺娖以为此时朱氏之祚终矣,人民将另择贤能以为华夏主,不想人民未弃朱氏,依旧以国家相托。自今日起朱氏所有皆人民所赐,感人民之恩,媺娖于此以昊天上帝为证,与人民订立盟约,自此之后皇位继承,皆由人民主之。若日后朱氏子孙无能,人民弃朱氏则朱氏退而为民不得相争,后世朱氏子孙不得违此盟约,违者人神共诛之。”

她很是坚决地说。

四周一片议论之声。

这意思就是以后皇位继承人必须得四民大会同意,只有四民大会同意的人才是皇位继承人。

无论他是不是姓朱。

呃,他可以姓杨。

话说女皇陛下也是很狡猾的,这个看上去大义凛然的盟约,说白了就是为自己的儿子继位先铺好路的,反正只要人民不要朱氏后人,那朱氏的皇位继承权就没了。

请注意!

她说的可全是朱氏。

她可没说以后杨氏也必须遵守这个盟约,她说的也是朱氏所有皆人民所赐,但她可没说杨氏所有皆人民所赐,以后她的儿子继位后,完全不需要遵守这份盟约,她的儿子又不是朱氏,根本不需要管这份盟约。但无论她的小心思是什么,此举却依旧在事实上授予了四民大会选择继承人的权力,让大明跨越到了光荣共产党,也就是威廉抢他舅舅兼岳父王位后,跟议会签的那份王位继承法。

王位继承人的选择权不再归皇帝本人,而是由议会决定。

或者说……

皇位是四民大会授予的。

明白这一点的四民代表一片掌声。

虽然事实上他们已经决定了一次皇位的归属,但那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制度依据。

他们废黜朱慈烺,立坤兴公主为女皇仅仅是依靠杨庆撑腰,但四民大会的职权范围并不包括废立,而女皇陛下的盟约,则从制度上赋予了四民大会的皇位决定权。至于女皇的小心思并不重要,反正她和杨庆活着的时候肯定不会有这种事情,就算四民大会真正决定皇位归属,那也得是在杨庆死了以后。但如果杨庆死了,这项制度就真正管用了,过几十年上百年后四民大会真正完善起来,没有杨庆这样的强人压着,四民大会就可以真正压制皇权。

这是好事!

无论哪一阶层都梦寐以求的好事。

“陛下,是否起草一份书面的东西?”

王夫之小心翼翼地问。

“可以!”

女皇陛下说道。

她还不知道自己其实是给后代挖了个坑,或许知道也不在意,毕竟她先得解决自己儿子继承皇位的合法性问题,她继承皇位是因为她姓朱,但她儿子不可能姓朱。再说皇帝这东西都是兵强马壮者为之,只要牢牢控制军权,财权,四民大会又能如何?

至于杨庆当然知道,但杨庆觉得没必要提醒自己未婚妻。

他并不在意以后的事。

因为他有太长的时间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他现在才三十,以他目前的体格活到一百三十都毫无压力,估计他能把自己的儿子都熬死。他是没准备当皇帝的,计划就是女皇驾崩之后由他们的儿子继承,然后他继续当事实上的太上皇,给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那么就根本不需要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有一天他真得寿终正寝了,那么这样一个制度对国家人民来说就是好事了。英国人已经用这样的程序,证明了这种渐进的方式副作用最小,而他那堪比乌龟的寿命足够保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国家的彻底改造。

所以他不在乎目前的。

他想改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只是女皇陛下有点迫不及待而已。

很快盟约起草完成。

女皇陛下随意地看了看,然后毫不犹豫地在上面签名。

这时候玉玺也已经拿来。

作为女皇身边官员的楚国公紧接着为盟约盖章,大明的事实上皇位继承法就这样诞生,从此皇帝继承人由四民大会决定。理论上仍旧尽量从朱家后代里选,但如果朱家后代里没有合适的,那么就向外戚中选,毕竟外戚后代里也有朱家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