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美人,你准备好了吗?(第2/3页)

钱这个东西得流通起来,不流通起来就毫无意义。

如果不是这一千五百万补血,李自成那里接下来的购买力肯定会不断下降,毕竟他抄家的那些银子到现在也花掉绝大多数了。他那里如果缺钱无法继续大规模采购,那么江南士绅卖出的粮食也罢其他货物也罢都得降价,甚至有可能积压卖不出去,比如棉布之类的。李自成的五百多万人口直到现在仍旧是江南棉布的第一大市场,如果李自成购买力下降那些纺织厂会很难受,但有这一千五百万的补血,至少三年内他那里的需求不会下降的。

至于三年后就算下降也无所谓。

因为三年后随着海船数量的大幅增加,已经可以把更多棉布运输到南洋和倭国了,那时候李自成那里就不是最大市场了。

江浙士绅们心里有数。

这笔巨款的损失只是表面上,实质上它不但不会带来损失,反而会给新兴工商业资本家们带来好处。土地控制者们也没多大损失,因为李自成还得通过买粮给他们,他们只是损失了部分粮食,但如果没有李自成的购粮推动,江南粮价也不可能至今维持一元一石的高价……

这还是杨庆强制性压制的结果。

如果没有他的压制,这时候江南粮价至少涨到两三元。

但没有李自成的购粮呢?

这时候能有六角一石,那些控制粮食的士绅就烧高香了,他们的确遭受了些损失,但别忘了这是国债还能收回来的,要不然他们会买那么多的国债?他们又不傻,相反在银子的问题上他们都很会算计,这一千五百万撒出去,最后不但全得回来,而且还能带来一定收益。经济就是这样,赚钱不赚钱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让钱流转起来,这一波折腾事实上是让大量死钱投入市场,让这些原本不流转的钱流转起来。

比如说那些土财主的窖银。

比如说那些大师们囤积有可能近百年的银子。

这些统统投入市场。

就像央妈习惯性放水一样,这些原本不动的银子,以如此规模投放市场,要想不带来一场经济上的繁荣那就奇怪了。当然,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在这些都是给李自成一个人,他不会真得一下子抛出,他得勤俭节约地一点点抛,这样造成的影响就很小了。

不过……

大师们是真哭了!

士绅们还能收回,他们是不可能收回的,因为他们是捐款啊!

当然,这个就没人关心了。

不过大师们情绪稳定,毕竟他们也都是久经考验,这点小事和三武一宗比起来不值一提,只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一个忍字功,到头来一切都是浮云……

反正他们也只能忍了。

包括对他们新生活的安置都只能忍受,南京周围的大师们都已经开始亲自耕种了,毕竟不耕种就没粮食吃了。别的地方可能还有善男信女给他们提供些帮助,但南京周围这样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倒是供奉杨庆牌位的生祠越来越多,就像过去供奉九千岁一样。而且那些有人布施的寺庙其实也得自己种田,因为监寺从中抽的税太狠,基本上经过他们的手之后就剩不下多少了。

总之一千五百万元,就这样一船船运输到了李自成手中。

六月底最后一船到达洛阳。

紧接着朱聿键和沐天波带领他们的那个旅,连同最后一批银币一起从洛阳启程赶赴长安。

同一天监国返回南京。

紧接着南京皇宫开始清理,主要是监国换住处,毕竟坤兴公主肯定不能继续住乾清宫,虽然谁都知道她要和杨庆成亲,但成亲之前她还是得住在皇宫,而且在她哥哥回宫前她的监国职务也不能解除。而就在这时候龙兴天子也开始正式选好了他们俩的婚期,并且以圣旨昭告天下,同时给她加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封号。另外还给杨庆改封,信国公这种小国公变成了顶级的楚国公,而且破格增加楚国公封地为十万亩,实际上和杨庆糊弄那些藩王一样,也在湖北给他划了十万亩荒地。

而根据新的封爵制度,只有藩王封地才能到十万亩的,公爵其实只有一万亩的。

这就给他藩王待遇了。

楚公对自己新爵位情绪稳定。

返回南京后实际上他就不怎么管正事了,主要工作是给他和公主重修他们的新居,也算大明头号富豪的楚公从去年开始就在自己家中大兴土木修建一座高楼,这时候工程已经接近尾声。这座因为某些局限只能修到八层的高楼足有十丈,依靠着海南铁矿石的供应,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和南洋产柚木,而且在顶层大量使用玻璃制造了一个夸张的环形房间。

这就是他的卧室。

至于坤兴公主以后怎么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