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荆襄蔡氏(第2/3页)

孙坚死的时候,孙权年岁不大,但是他却记仇。统领江东后,几次三番的领兵攻打江夏。

所以一听到江夏起战事。刘表第一个认为的是孙权。

不过,当刘表打开竹简,缓缓扫了一眼后,眼中露出了一丝震惊。

“刘封?就是被刘备给废了的继子?”刘表豁然的抬起了头,看着蔡瑁道。

“应该就是他了。”蔡瑁回答道。

“呵呵,倒也算是年少有为了。”刘表微微一笑,缓缓的收起了竹简。看法与蔡瑁类似,认为刘封年少,气势却如此强盛,当真是年少有为。

“不过啊,这江夏不是江东。乱的厉害。黄祖虽老,但却也是一将。不会再弄出一个江夏小霸王的。”收好竹简后,刘表随意放在了一边,笑道。

刘表把刘封与江东小霸王孙策相提并论,评价算是很高了,但却也不认为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黄祖会败给刘封。

何况,刘封还拖着洞庭水贼一起攻打夏口,两股势力最是容易出问题。

“就算被平息,也必将造成江夏不稳。这江夏太守黄祖,难辞其咎啊。”蔡瑁听出刘表口中对黄组的支持,当下目光一闪,试探道。

刘表笑了笑,道:“年纪大了,总是会犯糊涂的。孤相信这次之后,黄祖必定会警觉的。毕竟是射杀过孙坚的人物。”

蔡瑁低下了头,拜道:“这个所言极是。”

蔡瑁深知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眼前这位虽然年迈,但也是精明的很,不会再让蔡氏的势力膨胀了。蔡氏把势力渗入江夏的打算,落空了。

“对了。夫人怎么还没回来?”刘表想起了一事,抬头问道。

“身子有些不妥,恐怕需要调养些许时日。”蔡瑁从容回答道。

“哎,这年纪轻轻就如此多病,年迈了该如何是好。调养,好调养,要是药材不够,可直接入将军府内支取。”刘表叹了一口气,道。

“谢主公。”蔡瑁道谢道。

接着,刘表与蔡瑁又说了几句。蔡瑁就被刘表给打发出去了。

出了书房后,蔡瑁就把江夏的事情抛在一边了,刘表已经清楚明白的告诉他,江夏的事情不容许他插手,再出手,就伤感情了。

蔡瑁是个权谋者,知道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绝对要忍住。

但是刘表刚才的话,让他有些担心起了妹妹。

现在江河上盗匪众多,若是哪个不长眼的水贼看上了妹妹的船。那就糟糕了。

蔡瑁本来是绝对不会插手蔡玉事情的,但是这次他决定派人去打探一下蔡玉到底在哪里,赶紧劝说回来。

新野城城内,一辆马车从太守府,朝着军师府缓缓行去。

马车上坐着之人,年不过二十余,器宇轩昂,容貌雄伟。正是诸葛亮。

“萤火还能发光,刘封此人不简单。”诸葛亮心中自语了片刻,随即叹息了一声,“可惜,萤火始终是萤火。江夏可能就是刘封的死地了。”

很快,马车就到了军师府门外。诸葛亮命车夫在外等候,他走了进去。

军师府自然是徐庶的,虽然自从刘封走后,徐庶已经渐渐的淡出了新野的官员系统,军师的权利,以及对于政务的权利,都移交给了诸葛亮。

但是军师的封号,却还是保留了下来。

徐庶整日里,在家中看书,奉养老母。

书房内,徐庶正书入神,听见下人来报,说是诸葛先生到了。徐庶放下手中的竹简,吩咐下人迎诸葛亮进来。

“元直兄。”诸葛亮进入后,立刻朝着徐庶抱拳拜道。

“呵呵,孔明登门造访,不知所谓何事?”徐庶微微一笑道。

诸葛亮抬起头,见徐庶面色如常,心中不由叹服。若是他有朝一日,与徐庶一样从一个手握重权的军师到闲负在家。恐怕也不会如徐庶这般镇定。

“是来告诉元直兄,刘封的消息。”诸葛亮径直走到了一边的座位上跪坐下,这才抬头道。

“哦,我那弟子又做出了什么惊人之举?”徐庶惊讶了一下,饶有兴致的问道。

“伙同洞庭湖水贼,攻占夏口,与黄祖在江夏决一雌雄。这算不算是惊人之举?”诸葛亮微微一笑,问道。

说完后,诸葛亮目光注视着徐庶。在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也惊讶了一下,不过随即为刘封判下了死刑。

按理说,徐庶听完这个消息后,也多少有些沉重。

没想到,徐庶惊讶之后,却是微微一笑道:“江夏啊,不错的地方,我那弟子眼光还是这么好。”

“元直兄以为刘封能攻占江夏?”诸葛亮讶异道。

“孔明与主公恐怕是不信吧?也难怪,主公与我那弟子虽是父子,但所接触却不多。看着他成长的,是我这个先生。我那个弟子啊,他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既然起兵攻打江夏,肯定是有所依仗。而且你又不是不知道,黄祖昏庸已久,兵力虽多,却不堪大用。”徐庶笑了笑,顿了顿,随即又笑道:“我这个做先生的,倒是要赞他眼光毒了,江夏之地,东有孙权,北有曹操,西有刘表,若是攻占了,坐稳太守之位,却是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