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将星闪耀(第3/3页)

李班深以为然,但他不打算去传谣——“此非仁人所当为也。”只是谋划着派人去勾搭杨虎。

李班好儒,为人宽厚,在原本历史上,再过几年,李雄就要排除自己的儿子们,而立李班为太子了,李班因此曾对人说:“观周景王太子晋、魏太子丕、吴太子孙登,文章鉴识,超然卓绝,未尝不有惭色。何古贤之高朗,后人之莫及也!”可是他仰慕曹丕也就罢了,竟然慨叹不如王子晋和孙登——那俩货可都短命,乃是壮年而殁的呀——似乎预示着他自己也活不了多长……

李班既然讲礼,当然不敢专断自为啦,因此对于以何职引诱杨虎一事,先要派人返回成都去向李雄请示,结果来回这么一折腾,华军入境,逼退了西面李寿的兵马。李寿多次请求与李班约期进军,共谋南郑,李班却总是拖拖拉拉的,终于等来了陶侃的第二批增援兵马……

其实这倒也不能责怪李班,反对趁丧进军南郑的,实为李雄的妻舅任回。任回素称多智,主要他估判形势,知道这仗赢不了——其部才刚从南方赶回来,士卒疲惫不说,于巴西群山间长途跋涉,物资难运,并不充裕啊——所以劝谏李班,还是再等一段时间为好。

倘若仓促北进,终究李寿和李班两支军队间道路阻隔,难以通传消息,一个配合不好,易为华人分而击破。李寿若败,可以退归护守沔阳,李班若败,那就只有一口气逃回遥远的汉昌去了,恐怕短期内再难复振。

故此才驻军米仓山下,虽然保持着外部压力,却并不紧逼汉中,要让周、杨等人有闲心内斗。

只是任回以为华军尚在河北与羯赵激战,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增援汉中,却不想短短数月间,祖逖便破襄国,而陶侃也很快就挥师而入汉中。

终究所在偏远,消息传递不易,难免滞后,任回即便有孔明之智,也不能真正料敌机先——真当“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啊?诸葛亮若不是和荆州诸贤常有来往,光闷头跟草庐旁种地,他能作出《隆中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