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尚书省内(第3/3页)

当然啦,西晋朝这种状况还并不算太过严重,况且正当乱世,总难免有例外——好比说殷峤论出身为寒门,做郭默参军,不过七品,却被裴该越级提拔为四品尚书。只是自从朝局稳定,尤其荀氏当政后,种种特例,在中朝便日益罕见罕闻了。

门阀子弟、上品人士,讲究的是风度仪表,关注的是自家在官场上的风评,就好比后世政客唯重选票一般,于政务往往只谋大略,对于苛碎细务是不怎么愿意亲历亲为的——倘若诸葛亮生于此世,就他那脾气,一定会被人嘲笑吧。故而尚书、尚书郎呵斥令史,说这种小事儿你们自己拿主意就好啦,何必要来劳烦我呢?这也是省中日常惯见之事,毫无特殊之处。

然而那名令史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虽然鞠躬如也,却仍旧捧着公文满地乱转,不肯就此退下——让我拿主意,我一芝麻绿豆官儿,拿得起来吗?多半处理意见报上去,还会被驳回来,而即便不驳,一旦出了问题,就我这小肩膀可实在担不起来啊!

殷峤见状,不禁暗叹一声,面上微露苦笑,于是招招手,说你过来吧。令史疾趋而至,殷峤便问:“是何等事?”令史毕恭毕敬地回答道:“方自弘农解来今岁秋赋,然旧有库藏皆满,不知当置于何处,因此请示。”

殷峤瞥了一眼和济,心说国家方用兵于东,这粮食问题,你竟然觉得是小问题,可以让令史自己拿主意?汝不如令祖、令尊多矣!眼见和济满面堆笑,朝自己拱拱手,于是被迫伸手接过小吏手中公文,说:“汝且退下,候我稍歇筹断吧。”那令史拱手道:“秋赋尚滞于城外,恐天有雨,淋坏谷物——此实为急务也,还望尚书早作定夺。”

殷峤闻言,这火儿当场就蹿起来了,不禁双眉一轩,两眼一瞪,指着案上厚厚两摞公文,喝道:“凡落我手的,哪一桩不是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