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救民(第3/3页)

其实吧,裴该一开始还真没想得这么深,他纯粹是担心两郡民生,怕被石虎糟蹋得太狠。我既在此世奋斗,本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是为了延续司马氏的家天下,怎可能不考虑百姓的安危呢?固然做大事不究细节,但那是权衡过后的结果,不是完全不理会细部,就能够做成大事的啊。大敌当前,固当先谋其胜,但也不能由此罔顾民生,否则跟掘黄河以阻日军,结果把河南百姓害得更惨的花生米有啥区别了?!

但经过裴嶷这么一分说,包括裴该在内的在坐诸人,倒是也都醒悟过来,即便纯粹考虑军事,也不能忽视两郡的饥民。陶侃就说了:“大司马深谋远虑,我等不及也。既如此,当先将府库存粮,先输河东、平阳,既厚储以备刘央之用,也提防日后真得两郡后,可以救护百姓。至于援军,只能暂且不发,或者少发……”

裴嶷和杨清还在心算,能够运上去多少粮食,裴该开口道:“并州形势,较我等先前筹划时,更为复杂。阳曲郭氏,世代大族,根深蒂固,即便石虎真的复夺了晋阳,也恐其死而不僵,到时候必有愿意应和我军者。恐怕刘央难以应对此等局面,看起来,还须我亲自跑一趟平阳了……”

众人皆劝,说明公不可轻动,裴该却决心已下,坚决北上——其实他一定程度上,也有想躲秋收前后太多太繁琐的日常事务之意。众人说了几句,也便不再劝谏,因为裴该所言有理,真要面对阳曲郭氏那种高门世家,恐怕出身低微的刘央是难以应付的;况且并州局势混沌,裴该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也不好遥控啊。“明公不可轻动”,只是习惯性的套话罢了——要中枢领导劳碌奔波,则咱们做臣子的,脸上很光彩么——大家伙儿也都明白,是到了大司马该动一动的时候了。

于是裴该最终决定,率部曲三千人押运粮草北上,去坐镇平阳,统筹前线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