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乱世人不如犬(第2/3页)

郭氏背后站着石勒初起家“十八骑”之一的郭敖,又岂是盗贼出身的张貉可比?虽说郭敖原本也不过马贼而已……终究这先附之贼,跟后入伙的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嘛。只为石虎不再信任郭氏,故此才命张貉暂统全军,但以张貉的威望,诸将多不心服,尤以郭氏为甚。

郭荣就说了,遵照太原王临行前的吩咐,咱们一至介休,稍稍歇脚,就必须立刻在山前筑垒,以防晋人击破张熊后北上。这个重任,我郭家军担下了,所以你得先把粮食分给我们,我们才好去修垒啊,空着肚子怎能做工?

张貉只好说,此事不敢有劳二位将军,故而这粮食么……一瞧郭荣、郭权几乎同时瞪眼,赶紧答道:“介休县小,能有多少存粮?我意邬县、中都等处必多,还请二位将军率部往驻,介休之事,我自承担便了。”

其实二郭怎么肯去修垒?不过以此为借口,好跟张貉分道扬镳罢了——谁耐烦听那贼徒的军令!于是得了允诺,二郭便即率部北上,前去蹂躏邬县,几乎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将沿途村落抢掠一空,因县城不得进,故不餍足,继续开向中都城。

有了二郭为榜样,羯兵就此四分五裂,就连下将麻秋,也领着一千多人直奔了平陶县城。平陶距离介休将近百里之遥,因为他地位最低,所以才分得最远。当然啦,既然饿着肚子行军,自然路上过镇劫镇,见村屠村,麻秋绝不会手软。

数县百姓遭此横祸,被迫背井离乡,四散而逃,其中就有一对夫妇,因为相对熟悉汾水河谷的小路,干脆投向晋地而来,迎面就撞见了陈安所部。那男子禀报说,我原本也是平阳人氏,大概十二三年前,因为被胡贼凌逼,无奈而经此小路北逃,欲往依并州刘使君,结果在介休被家财主看上,招赘为婿,就此留了下来。

这家既号财主,原本也有几百亩地,还并了十多家佃户——据说家主本是刘琨旧部,因伤而退役的,有刺史撑腰,则在边远处夺占些土地、佃户,自不为难——但在刘琨丧败,羯军入境后,家主被活活气死,一双小夫妻难以再保守旧业,如今只剩下十来亩瘠田,并且得要亲自耕织求活了。

即便这样,终究还是逃不过家破人亡的厄运,他们虽然并不住在城内,羯军过境,亦不能免,存粮被抢掠一空,家中瘦骡被当场宰杀烹了,女主人也遭奸污,六岁大的儿子被羯兵放马活活踩杀……被迫无奈,才只得循原路逃向老家平阳。想来终究是晋朝治下,对待百姓不至于太苛吧?而且就羯军再度入境那架势来看,八成是吃了败仗了,则平阳郡内应该能够安定一段时日。

只要太平,就可望得活,乱世中人不如犬啊!

那男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连连磕头,乃至额上血出,陈安铜皮铁骨,就连心肠也是铁铸的,却根本毫无怜悯之意——他本是乱世军头,又不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于是半中怒喝一声,打断那男子的喋喋不休,问他:“汝既熟悉道路,可肯为我向导么?”

那男子哀哀求免,陈安不禁冷笑一声,即命部曲:“那妇人既已为羯贼所污,反正贞操不保,便便宜汝等几个了——就在此处享用了,好抖擞精神,继续随我赶路。”

几名部曲得令,一边淫笑,一边就来撕扯那妇人。其夫慌了,再度磕头求饶,表示愿意充作向导——“唯请将军勿犯我妻。”陈安这才一摆手,命部曲们退下,然后用麻绳反绑着那对夫妇的双手,迫其当先领路。

这有了向导,行走起来果然略微快速一些,到第四日午后,终于出了山口。那男子转过头去对陈安说:“由此西行十五里,便是介休县城……”陈安问他:“大路何在?”男子道:“介休南向,即有大路,翻两道岭,可入平地,再三十里,又将翻山,直通平阳。”

陈安点点头,预判倘若羯军在山北再筑第二道防线,很可能就在男子所说的那两道山岭之上,或者南下三十里处。他打算先遣兵卒前往哨探,若其有垒,便攻克之,若其无垒,那就循路南下,去与主力前后夹击张熊。

正待下令,那对夫妇又再跪地哀告,请求宽放。陈安说好吧,解开绑绳,由他们去吧——但只可往南,若见往北,必然是去向羯贼告密,休怪我辣手无情。男子求恳道:“小人等身无粒米,这两日跟随将军,才得果腹,今向平阳,少说又须三五日,还望将军赏赐些干粮……”陈安一瞪眼:“我哪有余粮与汝?若怕饿杀,不如我给汝等一个痛快的吧!”即就腰间抽出刀来。

还是一名小校大着胆子,为那对夫妇求情,说:“大都督常训诫我等,不可虐民,不可滥杀,将军勿违大都督之教啊。左右不过男女二口数日之粮,便与他些又如何?”陈安本待不允,又一想,除了十几名部曲外,这五百人多数都是各军遴选出来的精锐,属大司马三军,不是我自家的私兵,或者故卒,若为了点儿小事忤逆将士之意,怕是以后的仗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