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伊于胡底(第3/3页)

“今天子冲弱,非但大司马,及士稚,即荀太尉、梁司徒之勇略、功勋,谁不在天子之上?难道皆当‘身危’、‘不赏’么?晋室自高祖(司马懿)拨乱佐魏以来,太祖(司马昭)定蜀,世祖(司马炎)平吴,遂有天下,世代之功,加于嗣君,岂人臣所可比类啊?即有盖天之功,未必便能摇动根基。士少未免过虑。”

祖约摇头道:“是否过虑,阿兄心中,恐怕未必如此设想。即于今日朝上,观群臣之意,如荀太尉、梁司徒等,未必无虑,只是掩耳盗铃,佯作不知罢了。阿兄,即便裴文约无操、莽之心,要防他成操、莽之势啊,我等皆为晋臣,岂可不防微杜渐,预作筹谋?”

祖纳教训他:“卿言过矣!天意如何,非凡愚所可妄测;大势所向,非卿我所可逆睹,说什么防微杜渐,预作筹谋?即卿欲筹谋,又想如何作?效周勃、陈平之灭诛吕,还是汉桓五侯灭梁冀?大司马须不在洛阳城中!”

顿了一顿,随即又道:“如昔淮南三叛,俱为殄灭,是何因由啊?世宗(司马师)、世祖仍为魏臣,有功而无罪,则欲讨之者,反为叛臣也——难道卿欲为叛臣么?!”

祖约心说二哥你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啊,偏偏我又不能驳……谁说司马师和司马昭当年“有功而无罪”?难道魏帝曹芳是自己退位的?难道高贵乡公曹髦是自然死亡的?只不过作为晋臣,是绝不敢轻易将司马师兄弟所为恶事宣之于口的罢了。

他大致明白了祖纳的意思,祖纳是说,从来推翻权臣,都要靠宫廷政变——周、陈灭诛吕是如此,宦官五侯杀梁冀也是如此,还有祖纳没敢举例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搞掉曹爽,也是如此。但是可惜,裴该根本就不在都城,你怎么利用政变来搞掉他?

至于高张旗帜,发兵讨伐,自古便无成事者,好比司马氏秉政时期的“淮南三叛”——令狐愚、王凌,文钦、毌丘俭,再加诸葛诞,全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而且祖纳事先就说过了,我瞧着就连士稚的兵马,都未必能够比得上大司马三军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