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妖人(第3/3页)

因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倘若一小挫戎人与晋人杂居,只要本身没有严密的组织形态,时间一长,自然混同于晋人,倘若还能相互通婚,则几代之后,肯定一丁点儿戎人的影子都没有了。同理,一小挫晋人入于戎中,即便作为统治家族,也会逐渐地混同于戎——因为那样才更方便统治。

宕昌是诸戎部的混合体,根据事先调查,其间晋人数量很少,则梁懃若治戎久了,恐怕自己也必会逐渐变成戎人。

裴该基于后世的灵魂,认为无论晋戎,哪怕胡、羯,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他也不会特意歧视某个少数民族。但人种即便相近甚至相同(羯和部分鲜卑则可能离得较远),风俗和基于风俗的历史、文化,差异却往往有若天壤。中华本以文化认同立族,文化不同者,真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随时都有可能反噬。

而且更要命的是,一旦戎、胡占据主导地位,则必然拉低原本的文化层次,社会也可能倒退到奴隶制去,这是裴该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只要宕昌地区的主体族群不是晋人,裴该便视之若刺,会想要趁其尚未坐大前先赶紧拔出来。但问题是天下方乱,胡、羯觊觎在侧,短时间内不可能施用过于苛酷的手段——对于雍州、秦州诸羌、氐、鲜卑,也是这个政策,只要肯降服,便暂时羁縻之。

终究梁懃从前不论,最近这段时间还算恭顺啊,即便他协助官军攻打仇池,未必真是心向王化,仅仅出于旧仇,你也没什么好理由去惩处他。再者说了,倘若甄随是难得说了回大实话,梁懃确实是个人才,于此战确实出力甚多,再谋他的宕昌就不合适了。

因而裴该最终决定,当甄随等人班师之际,让他把梁懃也带上——若肯乖乖前来,我便有赏,倘若不来,我也就有借口兵发宕昌了。

可是裴该才刚回到冀城,甄随等人尚未凯旋,便又接到了两份急报:

一,彭夫护卷土重来,再扰安定,将郡功曹鲁凭团团围困在朝那城中。

二,刘虎率铁弗部侵扰冯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