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护西域校尉(第3/3页)

正在此时,忽听下首有一人提高声音说道:“大司马此言,末吏期期以为不妥!”

当即所有人的目光全都向说话之人移将过去,裴该有点儿印象,此为张寔属吏,刚才在城外就给介绍过,姓隗名瑾,字……不记得了。

张寔急忙停盏呵斥道:“我与大司马相语,此处如何有汝说话的地方?还不速向大司马谢罪?”

裴该摆摆手,笑道:“隗卿既于我之所言不以为然,便可使其直抒胸臆,张公又何必拦阻啊?我亦当‘少损聪明’,‘延访臣下,使各尽所怀,然后采而行之’,此方是为政之道也。”

隗瑾闻言,急忙站起身来,深深一揖,说:“末吏鄙言,大司马能采纳,实为国家之幸,末吏亦甚感荣光,且惭愧无地……”张寔却双眼一眯,心说:果然我凉州还是有内鬼!

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呢?就在于裴该引用了隗瑾在一年前跟他说过的话。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张寔曾经下令,要吏民上书,指出自己的过错和不足,必有重赏。于是当时担任贼曹佐的高昌人隗瑾就趁机进言,说:“今明公为政,事无巨细,皆自决之,或兴师发令,府朝不知;万一违失,谤无所分。群下畏威,守成而已。如此,虽赏之千金,终不敢言也。谓宜少损聪明,凡百政事,皆延访群下,使各尽所怀,然后采而行之,则嘉言自至,何必赏也!”

大概意思是,你平素太过专断自为了,大事小情全都一把抓,就这样子,谁敢给你提意见?你别把自己想得太聪明,太万能,应该多多依靠属官,如此一来,都无须特意赏赐,自然会有良言嘉策献上。

张寔闻言大喜,当即采纳,并提升隗瑾为参军,引为心腹。

裴该今天对隗瑾所说那几句话,就是引用了他当日对张寔所言,故此隗瑾才表示“甚感荣光,且惭愧无地”,张寔则觉得:我身边儿有奸细!

不过这也是他酒意上头后的自然反应,等醒了再想想,就不至于如此大惊小怪啦。裴该虽然是后世之魂,但这么细节的史料他还真不可能记得住,纯属要来见张寔,必须预做功课,把他身边之人的言行先打探一番,就此听闻了这些话。隗瑾所言,又非机要,也不保密,甚至于凉州人还会当是美谈,四处去宣扬,则传到裴该耳中,纯属正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