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中箭(第3/3页)

遵照裴该的吩咐,凡降者皆不罪,由跟随大军前往的游遐、裴诜、裴暅、辛明、辛攀、卢志父等人善加安抚,并且核算田亩、点查府库,屯积物资,以为将来之用。而若稍有抗拒之意——不管是城池还是坞堡——则一律发起猛攻,将之彻底踏平。

要知道秦州各郡虽然没几家排得上名的世家,庶族小地主的数量还是不少的,乱世中各据坞堡以自守,甚至于联合成跨乡连县的较大的势力。按照裴该的想法,这些人在御胡之时,可为援助,散布境内,却属于不安定因素,最好尽数殄灭,也方便将其兼并的田亩和佃户释放出来。然而天下未定,胡、羯在东,他如今还没有精力彻底革新旧制,也担心压逼过甚,会引发不必要的动乱。

要知道陇西晋戎作乱是有传统的,在原本历史上,刘曜入关,兼取平阳,其势并不在石勒之下,就因为西方的乱事牵扯了他太多兵力和精力,才导致前赵为后赵所败,并最终覆亡。裴该鉴此“后”车之覆,行事乃不敢太过操切。

因而汝若肯降,我便安固汝之产业,倘若有一丝一毫的抵抗之意,那说不得了,我不趁胜祭起屠刀来,既弱地方之势,又起杀鸡儆猴之效,要更待何时啊?

三郡戎人,事先已得游遐通过声气,绝大多数也都遣兵来助王师,那些不肯来的,多数倒都是小势力——因为势小,所以当初游遐就懒得去理他们。西路军前后蹋破坞堡十数处、戎部也有十数,所获士人和贵酋多数枭首,迁其家眷于雍州,至于佃户和普通牧人,则就地设置民屯。

兵至南安北部,与凉州军会师,随即韩璞、张阆抛下部众,跑到冀县来谒见裴该。裴该好言抚慰,并且问:“张公可肯来长安与我一晤啊?”

韩璞闻言吓了一跳,忙道:“凉州偏远,路程迢递,我家使君若远行,非二三月不能抵达长安,诚恐州内不稳……虽然,大司马之意,臣等自当归报使君,由其定夺。”

那意思,我们说了不算,得张寔自己拿主意,但估计他是不会到长安去的,您可别报太大希望。

裴该笑道:“既然张公担心路途遥远,也罢,我当亲至榆中,以候张公。张公父子两代,忠勤王事,多次遣兵助守洛阳、长安,当世纯臣,无以过之。该亦甚为仰望风采,乃欲与张公一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