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驱虎吞狼(第3/3页)

为此他不敢正面与苏峻决战,被迫收缩防线。然而东方的主力还没调回来,就听说苏峻并未北上,而是向东攻打莒县去了。

部将刘巴、吕披等人都说:“苏峻东出,则东莞必然空虚,我若集中全力,南下掩袭盖县和公来山,则苏峻必退——此为围魏救赵之计。”

曹嶷连连摇头,说不可——“苏子高素知兵也,岂肯全师东出,而虚其后防乎?我料其必有诡计。且郗道徽于东莞深得人望,今又屯兵盖县,与公来山呈犄角之势,我若前往,轻易难克,则苏峻若趁机来袭广固,又当如何处啊?”驳回了诸将吏的建议,将主力西撤到平寿、营陵一带,深沟高垒,以御苏峻——那意思,城阳孤悬于南,你想要,那我给你好了,但你可千万别再北上啦,逼之过急,且小心穷鼠噬狸!

再说苏峻,所部六千余众,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降。主要是城阳南部多由地方自治,本来就还奉着晋朝的旗号,则晋将前来,只要劫掠别太过分,众皆乐意追从。苏子高趁机笼络旧族,自置长吏,然后一口气便向北方杀去——曹嶷所署昌安、高密等县官吏亦纷纷弃守逃亡。

最终苏峻一口气打到了临近北海的密乡,咫尺之遥便是下密县,他却不敢再动了。原因也很简单,虽然眼瞧着就要把半岛杀个对穿,并且多走几步就回老家了,但青州军主力就在自己西南方不足百里外,若再继续前进,对方很可能抄了自己的后路——而且还没有郗鉴可以帮忙拦着。

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是就此退兵,以全得城阳为功,还是西去攻打青州主力?

苏子高杀得有些收不住手——主要是未逢大战,便即退兵,实不甘愿。他多日遣人哨探,得知青州兵不下三万之众,而且营垒已成,连绵数里……说实话三万青州兵,还真不放在苏子高眼中,他麾下虽然多是新募之卒,不过才训练了一个冬季而已,但有两千徐州老兵掺杂其间,战斗力是完全可以保证的;然而若以寡兵往攻坚垒,终究胜算不大。

正在犹豫之际,忽然部下来报:“东莱麴太守遣人来谒。”

苏峻闻报大喜,急忙召见,等到一见来人,赶紧起身离座,迎上前去:“原来是郑先生大驾光临,苏某幸何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