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怠慢贤者(第2/3页)

裴该心说你消息还真闭塞,果然是才刚从南边儿返回的么?也不回答——他没这个义务——只摆摆手:“请坐——卿今来谒我,所为何事啊?”

既然前不久才刚遇刺,那么如今谨慎一些,倒也在情理之中,胡焱不好再请求靠近——否则对方心里肯定会琢磨啊,你什么意思?难道你果然也是刺客不成么?!于是拱拱手,屈膝坐下,随即回禀道:“因闻焦嵩据郡谋反,朝命讨伐,故来求谒。我胡氏为临泾大族,颇得人心,可潜往以擒焦嵩,献城于朝廷……”

裴该笑道:“卿来迟也,才得报,焦嵩已然授首。”

胡焱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嗒然若失,只好说:“全赖裴公,使临泾脱于叛逆之手,胡氏上下,咸感大德——吾请为裴公效力,以酬恩惠。”

裴该心说这些天跑来谒见,想要讨官做或者投靠我的士人多了去啦,我虽然缺人,也不可能照单全收啊——“卿有何所长,要如何为我效力啊?”

胡焱回答说:“别无所长,唯能理民,昔在阴般县中,为长吏三载,试核曰能……”

裴该问他:“卿是因何而弃官的?”

胡焱脸上略略一红,回答道:“适逢胡乱,天子蒙尘,赵染叛于蒲版,刘曜来侵关中,南阳王(司马模)困顿于长安,不能发一兵一卒相救,吾无奈之下,只得遁归临泾,旋因族命,携一门南徙……”

南阳王司马模是在永嘉元年(307年)代替被他谋杀的河间王司马颙镇守关中的,当时关中大饥,而且裴苞据秦州违命,司马模的统治基础相当薄弱。可即便如此,当老哥司马越召他回朝担任司空的时候,司马模还是婉言推辞了——关中虽贫,距胡尚远,如今各路胡军有合围洛阳之势,我怎么还敢往东边儿去啊?

可谁想很快的,胡汉军便即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随即图谋关中。司马模派牙门将赵染守备蒲坂渡口,赵染遇敌,求援不得,竟然归降了刘粲,旋即刘聪就命刘粲、赵染配合刘曜,攻掠关中。消息传来,将兵四散,司马模无奈之下,只得开城迎降,却先受赵染之辱,复为刘粲所杀。

胡焱担任县长的阴般县,就在长安东北方七八十里外,在新丰和霸城之间,正当胡寇来侵之路。他当时三年任满,考绩上佳,正在等待迁转呢,压根儿就没有硬扛胡军之意——即便有那胆色,他也毫无实力啊——干脆以此为借口返回了长安城。随即见到长安城中的乱相,司马模毫不能制,知道大势已去,于是逃回老家安定临泾……

当然啦,如今在裴该面前,胡焱不便自暴其短,于是就含糊地说,乃因求援不至,难以守御,这才弃职逃亡的。

裴该倒并没有听出对方话语中的破绽来,只是掐指一算,洛阳、长安次第陷落是在五年之前,而那时候胡焱已经担任三年阴般县长了——“如此说来,卿为长吏之时,年方弱冠?”

胡焱回答说对,随即解释道:“阳夏壮子(即胡奋,封阳夏子,死谥为‘壮’)是吾叔祖,自其辞世,世禄乃绝……”

胡奋生有一儿一女,但是儿子早夭,所以当后来女儿受封为贵人的时候,他就哭着说:“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等到胡奋一死,主支断绝,就没人能再继承阳夏子的爵位了。

胡焱这是婉转地表示,自己不是因为先人荫护,才能起家做官的——跟裴该不同。随即他又说:“吾十八岁郡中正评为中上,二十二岁举秀才,因胡氛方炽,不得前往洛阳,乃就长安策对……”

孝廉、秀才,本出汉代的察举制,到了晋朝,以九品中正为选官正途,但上面两项仍然保留。按例,各州、郡举荐孝廉、秀才,要前赴都城去考试,基本上由天子亲自出题,孝廉要通一经,秀才要回答五道策问,合式者乃可为郎。

然而当日胡焱虽被举荐为秀才,却因为天下大乱,道路阻隔,不能前赴洛阳,被迫跑长安去接受司马模的考试。旋即考试合格,也不能做郎,就被司马模命为阴般县长了。

裴该得蒙父荫而入仕途,这种考试他是没有经历过的,为此不由得好奇,就问胡焱:“昔日南阳王考卿何题?”胡焱回答说:“时南阳王初镇关中不久,年岁不丰,疾疫并作,导致人相啖食,盗贼纷起,乃谋之于吾。吾建议取钟鼎铜人,铸为釜器以易谷……”说着话,悄悄地抬眼观察裴该的表情。

裴该闻言不禁微微一愕,心说原来这主意是你给司马模出的!

当时关中大饥,府库空虚,但很多豪门大户却囤积谷米,不肯供输于官市,于是司马模就取出汉代的铜人,以及世传钟鼎宝器,熔化了改铸为釜,用来向各家交换米粮——铜在这年月算贵金属,是可以用来易物的,但问题你总不能把国家才配拥有的宝器卖给私人吧?铸为别物,那就不违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