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豪华阵容(第3/3页)

裴该心说哦,难道咱俩见过面吗?仔细搜索记忆,却压根儿想不起来。就理论上而言,二王也都曾经居于洛阳城内,既为开国郡公之后,王卓又担任过朝官,两家的祖籍地——一河东、一太原——距离也不算远,应该是有过来往的。

只是裴该幼有尚主之议,老爹又为朝廷执政,所以起家就是第三品的散骑常侍,清贵为一时之优选;二王就不同了,虽亦名臣之后,终究份为庶子,准你们袭爵就已经格外开恩,了又怎可能担任高官呢?王卓做过给事中,这个职务本备天子顾问,多用以加官,若作为正职,就仅有虚名而已,才第五品,王聿更是从来都没有出仕过。所以大街上见着,得他们跟裴该打招呼,裴该都未必惜得搭理,虽然见过面,但毫无记忆,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此时正是用得着二王的时候,况且如今的裴文约也不是过往的清华公子、宦门纨绔,在待人接物上,水平高过原本的灵魂好多倍,于是假装熟络地笑笑:“我亦甚思贤昆仲,昔以为殉国罹难,每夜深念及,不免垂泣……不知二位这数年间,究竟流亡何处啊?”赶紧就把话题给引开了。

王卓听问,不禁悲怆,当下抬起袖子来抹抹眼泪,回复说:“我等九死一生,亦不想尚有今日,得见王师,更得重睹裴公风采……”随即就把他们这几年间的经历大致陈述了一遍,情节倒也相当曲折,甚至离奇,可以当一部传奇小说来听……

……

王卓、王聿之父王济王武子,文武两道皆能,既好弓马,又精研《易经》、《老》、《庄》,英姿飒爽,气盖当世,晋武帝司马炎因此把姐姐常山公主下嫁他为妻。这当然是一桩赤裸裸的政治婚姻,因为常山公主几乎满身都是缺点——论貌,双目失明,论德,刻薄忌妒。估计两人可能只是形婚,所以并无所出。

王济天赋虽高,品德却次,乃是当时腐朽公卿的代表,极度奢靡腐化,讲究吃穿。据说某次司马炎去他府上赴宴,吃到一道蒸乳猪,滋味绝美,就问王济是怎么做的。王济笑着炫耀:“乃以人乳蒸得。”司马炎闻之色变,饭还没吃完就离席而去了——这是《晋书》的记载,《世说新语》则说是让乳猪吃人奶,更过分。

王济曾一度触怒了司马炎(当然不是因为用人乳蒸乳猪这种小事儿),罢官离朝,就把家搬去了北邙山下。那地方本是诸帝陵寝所在,又为避暑胜地,人口繁密,地价很高,王济却有钱买下大片土地来做骑射的跑道,甚至为了炫富,还在跑道上铺满了铜钱,被时人称作“金沟”。

估计是因为太过穷奢极欲,肆意吃喝,结果王济才四十八岁就过世了,比他老爹王浑死得都早——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经过王浑的恳请,两个年轻的庶孙王卓、王聿乃得袭爵,可是没过几年,王浑也挂了,二王彻底丧失了靠山,就此无望公卿显位,只能在洛阳城里坐吃山空——好在他们家钱多,足够吃一辈子的。

“永嘉之乱”前,看到天下纷乱,兄弟二人早就把家眷和大批财物运回了老家太原,自己留在洛阳城内观风色。等到胡骑日益迫近,知道势难挽回,这才商量着,那咱们也赶紧落跑吧。只是该逃到哪儿去呢?王卓一言以决:当然是回老家太原去啊。

王聿问他:“今河东已为胡寇占据,我等要如何返回太原啊?”王卓闻言,不禁一愣,就问兄弟:“前往太原,必经河东乎?”

“若自东方远远绕过,自然也可。然今河内、汲郡亦有胡骑踪影,当如何处?”

“再往东去便可。”

王聿说再往东就到兖州甚至到冀州地界啦,数千里路程,咱哥儿俩是从来都没出过远门的,怎么可能走得到?王卓笑笑:“我车马俱健,盘费足够,即行万里,有何惧哉?”王聿总觉得不靠谱,反复拦阻兄长,直到某一天,他跟街上打听到消息,才赶紧跑回来跟王卓说:“可以东行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