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不战、不降、不走(第2/3页)

麴允勃然大怒道:“索巨秀也来落井下石!”随即悚然而惊:“得无彼与裴文约欲共谋我乎?!”

王隐劝慰道:“不然,若索公有合裴文约以谋明公意,则必罢明公大都督号。今虽贬职,而仍都督关中,是欲使明公与裴文约相争,彼可从中渔利也……”麴允临事不决,导致方寸大乱,这回王隐却要看得比他清楚一些了。

王隐随即说道:“为今之计,恐怕只有仰仗南阳大王来救了。”

麴允说我前日行文上邽,言辞还不够恳切,要不然你再帮我写一封信,把姿态放低一些,说恭迎南阳大王入朝秉政……然而王隐书写未必,突然又有急报传至,说裴该亲自从大荔而来。

麴允惊问道:“来了多少人?”

“漫山遍野,旌帜飘扬,不知多少人马!”

王隐也吃了一惊:“此必非前来谢罪也,否则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麴允瞥了他一眼,心说你这不是废话嘛。他真是郁闷啊,平素重用吴皮、王隐,那俩货打仗不成,但在政争方面,貌似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如今回想起来,都是些拿“镇之以静”当借口,其实干脆啥都不干的片汤儿话,真碰上事儿了,两人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嘛!

这么一想,吴皮死得还真不冤哪……

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各部退守万年,严密守垒,以防徐州军来攻。

其实裴该仅仅带了六个营头,六千多人过来罢了,但是广张旗帜,貌似足有数万大军。他还不肯率先对麴允发起攻击,以免落人口实,想先派人前去唤麴允出城来会。游遐当即请命,说:“末吏愿往。”

裴该说这事儿可能挺危险——“我杀吴皮,安知麴大将军不会害卿?”游遐笑笑:“臣居冯翊,于关中事亦知晓一二,麴大将军若有杀人之决断,也不至于今日。且明公以我为不如吴皮乎?此去必要说得麴某拱手相迎——明公勿忧。”

于是就带着几名从人,策马来到万年城外,只见大白天的城门紧闭,城上士卒各执刀矛,严阵以待。游遐使人朝城上招呼,说:“末吏为裴侍中幕内记事督游某,特来求见麴大将军。”

消息报至麴允面前,可是麴忠克正在手足无措呢,当下也不说开门,也不说不见,却派人于城头询问道:“卿来有何意图啊?”

游遐在城门前等了老半天,实在气闷,不由得朝城上指指点点,询问身旁之人:“君看这万年守备如何?”身旁那人冷笑道:“土鸡瓦狗一般,也能唤作兵卒?残缺土垒,竟然名为城池,真正可笑!都督何必亲来?我自将一营来攻,不必五日,必取麴某首级!”

裴该终究还是放心不下游子远,所以想派一员猛将在他身旁卫护。甄随当然又抢先跳出来请令,但裴该却特意隔过他,亲点谢风改扮从人前往——谢风跟着游遐,亲自过来一瞧万年城的防守态势,当即嘴岔撇出老远去。

好不容易城上有人答话,游遐便按照预先设想好的,平心静气回复道:“裴侍中前杀麴大将军爱幸,恐生龃龉,乃书信致歉,却不见麴公回复,故此亲自率军来,谋求一晤。营中已设下宴席,还望麴公拨冗,出城一会。”

喊话之人正待返回禀报麴允,一转身,却见王隐站在身后。刚才游遐所言,王隐也都听见了,明知道麴允不敢去赴裴该之约,仔细一琢磨,对方仍呼麴允为“麴大将军”,想必朝廷褫夺其车骑大将军号之事,裴该军中尚未听闻……当即计上心来,便使那人朝下喊道:“麴公名位,高过裴公,且裴公为致歉而来,又岂有于城外设宴请见之理啊?此非礼也!”

游遐心说我就知道麴允不敢前来,这只是想让对方放自己进城的托词罢了——他要真出来还麻烦了,得赶紧回去请明公整备宴席……当即回复道:“既如此,便请打开城门,裴侍中自当亲入万年谢罪。”

王隐使人问道:“裴公肯孤身前来否?”游遐笑道:“裴公贵为侍中、卫将军,仪同三司,出行自有仪仗,按例率千人入城可也。”

王隐瞧瞧下面那十几骑,就见除了这个自称记事督的游某以外,个个身高马大,器械精良,气概雄伟,转过头再瞧瞧身旁这些守城的士卒,就算他不怎么懂军事,也能瞧出来有着一天一地的区别。当下不敢再问什么了,赶紧亲自跑去与麴允商议。

麴允说裴该想进城行啊,让他少带点儿人来,我就在城中设宴款待他,咱们把事情说开了,我前事不究,让他赶紧退兵回去。王隐连称“不可”,说:“裴文约强要将千人入城,名为仪仗,谁知是否为军兵呢?彼在大荔,三万人破胡十数万,则所部一以当十可知矣。我军尚不如胡寇勇锐,若容千人进城,一旦事发肘腋之间,该当如何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