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攻城(第3/3页)

最终伊余在拋下了百余具尸体后,只得狼狈而退——倒是一定程度上杀伤了不少晋军,估计是己方折损的一成还多……

伊余也是会算数的——氐、羌只是文化水平比晋人为低,但还不算彻底的野蛮人——回去拿树枝在土地上写写划划,我今天总共伤损将近两百,回报晋军大概战死二三十,就算翻个倍,五十,那么我三万兵马,以命换命,能够杀伤多少晋人呢?

算完了狠狠地一抛树枝,心说这样不成啊!明天还是看刘曜进攻吧,瞧他有什么法子对付这矮小的羊马垣。

本来这还不到一人高的土垣,若在上郡草原上,伊余正眼都未必肯瞧。但问题是城壕仅仅填平了三丈宽而已,抑且潮湿、坎坷,骑兵根本无法快速横穿垣墙正面,以弓箭射杀垣内敌卒,而且羊马垣后面还有高高的城墙……这我打不了,还是刘曜你派步兵上去硬啃吧。

然而刘曜次日却并未发起进攻,因为天色位明时他便突然得信,说因为城壕堵塞,壕水滋漫,竟然把城东刘岳的大营给淹了……

大荔城壕是引的北洛水灌注,由城南分道而东,然后绕至城北,直向城西,这在北面封堵住了一段,城东当即泛滥。城东的地势本来就平缓,裴该为了修筑城防工事,还挖了不少的坑,取了不少的土,真可以说是“天高三尺”了,于是当日晚间,刘岳大营便即一片泥泞。还幸亏只是分流,不是更流,这几日天候也还算干燥,没有降雨,否则的话,估计城东大营将会彻底变成泽国……

刘岳被迫移营,好在估计这种状况下,城内晋军也不大可能从东门冲杀出来。刘曜为此重新检视自己在城北的营寨,被迫耽搁了一日。

然而想不到的是,翌日晚间,晋人竟然打开东门,突破泥泞,偷袭了刘岳的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