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惊变(第3/3页)

对于要不要南下淮水流域,他也曾经犹豫过,还跟族人商量过,但族人们都故土难离——峄山起码距离高平不太远吧——再加上郗鉴敏锐地认识到,石勒必不能在青州久留,所以最终还是婉拒了裴该的请求。

可是他能猜到石勒迟早会离开青州,别谋发展之途,却料不到石勒临行前,竟把黑手伸向了峄山!

在与曹嶷对战的过程中,石勒的游军也接近过峄山,还和郗鉴的部曲小小接过几仗。当时石勒军中缺粮,因为有传言峄山中聚合了上万人众,有数万斛粮草,于是便在临行前派大将蘷安、支屈六等率部往攻——曹嶷也发来数千兵马相助,因为这是石勒谈和的条件之一,你总得让人得到了足够的粮食,他才肯离开你家门口不是吗?

两相夹击之下,郗鉴大败——郗道徽和刘越石正好相反,恩威并施,颇有控驭之能,但在实际军事指挥上却是二把刀——好在消息来得快,他及时把妻儿和老弱都撤下山去,自己带着两千多青壮断后。当时郗鉴就关照其妻王氏,说你们一路南下,直下淮水,不要回头,徐州裴刺史既然曾经写信来邀请过我,那么汝等前往投靠,他肯定会收纳的。至于我,若然有命,咱们就淮阴再见吧。

结果这一别,恐怕再无相见之期了,郗道徽战败被俘,做了蘷安的阶下之囚——这是侥幸追赶上大队的败兵所说的。而且据说支屈六还不依不饶,领着数千骑兵从后猛追,貌似要把所有流民全都劫掠回去!

王氏告诉裴该和卞壸:“胡骑便在我等身后,还请速救子民们渡淮,若其不然,怕全都会膏了胡虏的屠刀啦!”边说边哭,真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卞壸也不请命,当即朝裴该浅浅一揖,便即下去安排,调动所有船只,接北岸的流民渡淮。裴该估计这第一批渡过来的,大概都跟郗家和王氏关系亲密,不必要甄别了,赶紧随我返回县城,觅地歇息去吧。他还安慰王氏道:“郗公福厚,必然无事,夫人且勿过恸,免伤尊体——我去岁也被掳入胡营中,但得良机,自然可脱桎梏。”

他心说郗道徽将来还要召集流民成军,以讨平王敦之乱呢,怎么能够死在今日?!就算老天爷打算把那些流民全都让给自己,也不必要把郗鉴先给收走了吧……

要命了,胡骑旦夕便至,我这里统合各坞堡之事还八字没一撇呢,早知道就迟几天实施计划了,先等打退了支屈六再说。如今淮阴正是最薄弱的时候,就怕挡不住那位老相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