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捉襟见肘(第3/3页)

裴该一甩袖子,反驳道:“我不欲立身,而欲立功。古来立朝纯臣,必诚信忠悃,而外当强敌者,不以诈术,如何成事?我自有筹划,君无复多言!”

……

晋朝的田税不高,一般规定每亩田征收七升谷子,再加上人头税和其它杂项,总额也到不了两斗。目前的广陵郡,地广人稀,而且田产大多捏在坞堡和大户们手中,或者顶着不交税,或者利用种种借口偷税漏税,最终秋赋所得,竟然还不到定额的四成,也就三万多斛谷,以及少量的绢、钱,和盐、铁等特产而已。

加上此前从江南带过来的,以及卖官所得,裴该手里仅仅掌握了五万斛粮食,还不够三千兵和屯垦老弱半年的口粮……当然裴该还有些别的路子弄粮食,同时他也想看看祖逖在剿匪和掌握盐、铁产业的过程中,能够额外搞到多少了。但估计郡中那些小股的匪徒,真榨不出什么油水来,而至于盐渎县的富户……祖士稚你也是地主阶级啊,真下得去狠手吗?

估计狠手最终还得自己来下,但,祖士稚你得先给我练出一支多少能打的队伍出来。

他整天和卞壸二人摆算筹,计点钱粮,发现实在捉襟见肘,前途并不乐观。时隔不久,出去送信的几名部曲陆续返回了——倒是没人落跑,或者遭逢了不测——裴氏不但回了长长一封信,备悉讲述建邺之事,还把司马睿等人相赠的很多金银首饰打个包,送给裴该。裴该不禁苦笑:姑姑啊我要的是粮食,这首饰头面再好,未必能够换到粮食啊。

算了,派人去各坞堡推销吧,终究是大城市的好手工,能换一粒粮是一粒粮。

派去峄山找郗鉴的部曲带了回信归来,郗鉴在信中表示,希望能够和裴该守望相助,但是——我就暂且不渡淮南下啦,身边人太多,不方便带着走。裴该又是遗憾,又多少松了一口气——我是垂涎他那一万多人,但真要是这会儿带到淮阴来,估计连我都得活活地饿死!

派去找邵续的两名部曲,都顺利抵达了厌次,但是空着手回来了——查无此人。

另两封信倒都得着了回复,但无论王司马还是“程司马”,信里全是面汤话,貌似挺亲切,其实不落一个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