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南塘夜贼(第2/3页)

裴该沉吟良久,最终还是摇摇头:“丰年征收五成足矣,平年四成,若是歉年……唉,到时候再说吧。”

“主公仁德!”路德闻言,不禁大喜过望,连连作揖。主家征粮征少了,那就意味着他方便上下其手,从中再多榨一道啊。而且只要下去散布消息,说主家原本是打算征七成的,全靠自己反复哀恳,才减去一成半,那帮泥腿子们还敢不听自己的话吗?即便想要他们献出妻女来陪宿,应该也不为难吧。

……

裴该在丹湖边住了六天,还特意派人到县西的茅山去,打探是否有个名为葛洪的道士,结果是一无所获。他唯一的所得,也就只吃了好几顿竹笋——前世他便好此物,但身在北方,即便物流再便捷,想要江南的新鲜笋,也不是经常能够搞得到的。眼瞧着丹湖已无益再留,于是便离开路德家,驾起牛车,启程返归建邺。

原本倒是从石勒军中骗得了一乘马车,只可惜北方的马不习惯江南气候,才到建邺不久就病死了一匹,剩下那一匹,他问裴氏要了来,整天骑着在建邺街面上遛跶,倒是收获了不少艳羡的目光。但也就在城里骑骑算了,这出城到句容来,几十上百里地,若是有个闪失,这孤零一匹再病倒了可怎么好啊,因此只能跟其他贵族似的,驾着牛车出行。

牛车真要跑起来,其实未见得比马车慢喽——虽然没有长力,而且一般情况下也不舍得让它跑——而且驾车须双马,却只须一牛。但最重要的是,牛车只要不跑,相对来说,就比马车平稳,方便那些四体不勤的贵族——也包括裴该在内——走比较长远的道路。

说起来,这乘牛车也是他从王家强借来的,多少有些陈旧,所以在靠近建邺的时候就出事儿了,车轴折断,修了半天才修好。就此耽搁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还没进入南篱门,天色便已然黑了下来。

建邺的中心大道,出旧东吴王宫正南的公车门——如今只叫南门——直下秦淮河,在河上设置了南津桥和大航门,继续往南则是著名的长干里,随即地势逐渐走高,地名南塘——南郭的竹篱门,就设在南塘的北侧。

南塘算是富人聚居区,可是既在城外,又紧靠城郭,可见那些人富则富矣,贵则未必——真正的贵人要么在城里住,要么在离城老远的地方起造别墅。建邺的贵人区都在城里,一是东面青溪附近的诸王园墅——裴该也住那儿——二是东南方丹阳郡城附近的东吴乌衣营——今名乌衣巷——几家琅琊王氏,以及什么姓庾和姓谢的姓顾的姓周的,就全都住在那里。

裴该正考虑着,我今晚肯定是赶不回家啦,是就跟南塘找一家富人寄宿呢,还是多跑两步,等进了城再去王导府上叨扰一宿呢?忽见前方几点火光闪动,随即“呼啦啦”冲过来十好几个人,全都蒙着面,背上扛着大包袱,一手火把,一手利刃——

我靠嘞,谁会想到在城边儿上还能撞见强盗!

……

再说这些强盗,趁着夜晚在南塘一连抢劫了好几家富户,大包小包的扛起来就跑,打算等离城远一点儿,好转道向东。可是没成想迎面就撞见了一乘牛车,当即张嘴便喊:“躲开些,休阻路!”

这牛车看似华丽,但很明显是坐人的,不是运货的,未必能有多少财物;而且道路狭窄,想要劫下那车来装载抢掠所得的财货吧,轻易也不好掉头,所以啊——算尔等运气好,赶紧闪开点儿,别挡着老子逃跑的道路。

可是随即就见“呼啦啦”地,从牛车后面连着闪出七八条大汉来,同样全数手执利刃,而且借着火光可以看清,那都是军中器械,不是平常人家私藏的兵刃。这些强盗当时就傻眼了——咱们这是流年不利,撞见了什么贵人啦?

有一人躲在护车的诸人之后,从后面巴着牛车车厢,低声警告道:“主公身份贵重,不宜相犯盗贼,咱们还是避一避吧……”

这家伙便是裴该的管家裴仁,这次前往丹湖,他也随行了,主要目的是帮忙裴该查账——乡下人在账务上可能玩儿的花样,裴该可不熟,必须得找个明眼的帮忙给瞧瞧。前面那些执械的,全是东海王府的卫兵,曾经跟随琅琊王司马睿打过仗,自然不会害怕这十几个强盗,裴仁却手无缚鸡之力,不仅如此,他眼睛比较毒,还瞧出了很多的不对来。

首先很明显,强盗手里的武器也并不比自家的差,恐怕不是简单的乡下小毛贼而已。

其次,近年来大量中原百姓、士人南渡,光建邺城内外,一下子就多塞过来十好几万人口,管理混乱、治安低劣,经常会有盗贼出没,那本是很寻常的现象。问题这儿距离南篱门并不远啊,南篱门可是有卫兵守护的,竟敢成群结伙儿跑南塘来抢劫,那不是胆太肥,就一定是有靠山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