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借势反用(第2/3页)

需要沉默而无情地看着一伍的伙伴的脑袋被铅弹打中,然后还要沉默而无情地擦掉溅在脸上的血,侧耳听听鼓点到底是该迈左脚还是迈右脚。

故而这个时代,除了有信仰加成和有理念理想的部队外,最好的兵员反而是闭塞分封村社之下一辈子只知道三十里内天下的农奴,只有这样的士兵才可能在没有理念和信仰的情况下忍受这种沉默和无情。

每一步靠近,都是在赌命。

每一步靠近,都需要指挥官在心里默默计算对方的装填速度,以最近的距离,在对方尚未装填完的最后一刻射击,那是最完美的。

而这种完美,除了要人命填完那几十步外,没有捷径。

师代表默默地计算着步数和距离,前面不断响起赵军火绳枪那特别沉闷的声音,终于近到大约三十步的时候,他猛然抽出腰间的配剑,喊道:“立定,轮射!”

正在推进的连队终于等到了射击的命令,伴随着鼓点迅速停下了脚步,前排司马长的喊声此起彼伏,前两排的士兵举起了火枪射击,随后蹲下,将空间让给后面的士兵。

四声排枪后,鼓点再次变化,冲锋的号角声传来,起身列阵的步兵发动了密集的冲锋。

……

次日上午,几名侥幸逃脱的赵人贵族讲述着昨天发生的一切。

那一次冲锋直接瓦解了士气已经低落到极点的赵军,三千赵军被杀八百,多数被俘,全军覆没。

韩军主将段端看着这几名惊慌失措的赵人贵族,暗暗松了口气。

这三千赵军虽然没了,但却保住了自己的主力,自己猜想的没错,墨家果然是想诱使他冒进从而围歼。

很显然,和赵军接战的必然是墨家主力的前锋,他们的任务是偷袭阳夏,然后截断他退往阳夏的路。

幸于自己先假意冒进随后便折回,否则若是再往前走几十里,定是要被围。

这些赵人也非是无能之辈,多有功勋而敢战,即便这样,仍旧被不到三千人的墨家前锋歼灭,可见墨家的野战之威一如从前。

若是自己被围,定是无幸。

他宽慰了那些赵人几句,立刻引大军入阳夏,利用楚人之前修筑的堡垒,部署守御,同时派人汇报联军的中军主力,就说自己遇到了墨家泗上留守军团的主力。

消息传到联军中军后,诸侯和重臣们大喜过望,这真是天赐良机。

墨家在泗上的部队不多,若是都在阳夏附近,那么商丘必然空虚。

如此一来,之前的一些情况也就说得通了。

承匡等地墨家的少量部队还在死守,这明显就是在拖延联军主力围攻商丘的时间,从而为泗上留守的军团歼灭联军右路创造时间差。

幸好段端知兵,没有冒进,若不然可真的要出大事。

墨家的野战能力依旧不可小觑,即便留守的可能非是主力精锐,但能够在野战中只用一下午时间突破赵人的车营,足见可怕。

若是右路段端的韩军冒进到苦县,与主力相距二百里,那么墨家便有足够的空间围而歼之。

一旦右路被歼,那么右路从苦县到泓水、再到阳夏、大梁都将出现巨大的漏洞。

若到时候墨家遣一军偷袭大梁,焚烧粮草,只怕大军就要被困在商丘城下。

诸侯们越想越是合理,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适的胃口太大,是准备直接吃掉天子之师诸侯联军的主力六万余人,而不是区区右翼的三万。

在诸侯算来,如果墨家大军在外,那么在泗上最多也就有拼凑起来的三四万军队。

墨家的军队确实能打,征兵和训练的军制也与众不同,但如今的战场就算是孙、伍复生,怕是也很难做到以一敌二。

所以这一切就都很合理,因为墨家不可能围歼中军主力,所以墨家大规模在阳夏等地集结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吃掉可以被吃掉的右路韩军,从而迫使诸侯退兵。

墨家的主力很显然不是要打一个临淄,而是要攻下临淄后以胶东之粮平定齐地,下临淄经平阴,从而彻底破袭诸侯国的侧翼。

若是在泗上不能迫使墨家主力退兵,反倒是被泗上留守的部队逼退,那么各个诸侯国也就岌岌可危。

墨家已有南阳、鲁山、淮西、泗水,已然是做到了可以各个方向进攻而使诸侯首尾不能相顾,若是再得平阴威胁巨野、卫等,韩魏到时候就要面临三个方向的压迫。

按照诸侯所想应是这样,所以段端的消息让他们兴奋莫名,这是一个惊动天下迫使墨家主力回来的绝佳机会。

诸侯不指望能够攻入彭城,只是需要迫使墨家回援,所以若是能够攻下商丘,便有可能。

攻击之前,可以秋毫无犯,防止城中抵抗激烈。一旦攻下,若是墨家主力还不回援,则尽屠之,逼着墨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