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百乘金玉悖辙还(五)(第3/3页)

与旧贵族争权、培养大批新的基层官吏。

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足够的士、落魄贵族等基层官吏,就没办法对抗旧贵族。与旧贵族争权不成功,君王就无法提拔大量的新贵。

秦立国不早,却至少比今年刚刚封侯的魏早。

晋六卿之乱,杀了这么久,魏的贵族们才刚刚站稳脚跟,还未形成根深蒂固不可撼动的集团,没有旧贵族掣肘,所以三晋变法都容易一些。

可秦国的贵族力量太大,和三晋根本没法比。

魏国变法,看似简单而不血腥,因为魏国的贵族阶层还不成型,所以可以绕开你死我活的这一阶段。然而魏可以绕开,秦却绕不开。

你死我活之后,还要有充足的游士、庞大的对抗大夫卿家族的士和落魄贵族。

以及,源源不断地基层官吏。

这些秦国都没有。

可是,吴起知道胜绰等叛墨投靠了公子连。

胜绰的才能,吴起还是认可的。当年齐鲁交战,两人四战,吴起胜二平二,虽说一个弱鲁一是强齐,可吴起认为能和自己打平的人,已经相当难得。

况且……墨者的才能,可不只是野战对阵,甚至这只是守城中“上守出城决战”的一部分。

墨者的义,吴起觉得不可能成功,所以他可以不警惕那些没有叛义的墨者。

但是,胜绰这些人已经叛了墨者的义、叛了吴起看来无需警惕墨者原因的义……

秦国缺乏一群依附君王的游士去对抗旧贵。

秦国缺乏一个属于秦国的“西河学派”来培养基层官吏。

吴起知道,秦国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万一有一天公子连入秦呢?

这部分叛墨入秦,就只能依附君王去对抗旧贵族,来获取权力。

这部分叛墨入秦,完全可以建起属于秦人自己的“西河学派”,去掉墨者的义,而又什伍、明令、尊法、同上的一个新的学派。

吴起担忧,秦人将来什么都会有。

他必须向魏侯进言两件事。

其一,继续派人去沛邑,求请学习墨者的那些利天下之物,甚至可以百金千金去聘用一些人。

其二,想办法解决秦人崛起的可能性。要么继续压制秦人,彻底让秦崩溃后再南下、东进;要么……放弃对公子连的幻想。

PS:

秦国即便变法,依旧是授田的。地处西陲,商品经济不可能如中原之地发达,土地不能买卖。王翦出征前,请求的是多授田产。商鞅变法前的秦私亩税是承认使用权的合法性,变相承认一些贵族已有的土地是合法的,用税来换合法性。基本上,秦墨垄断了秦变法之后的教育和基层官吏培养,但是墨者的义丢了。没有庞大的基层官吏、以吏为师,只有商鞅留下的种种遗产或是靠几个名将奇才,那是不可能成帝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