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正本清源来日长(五)(第3/3页)

不是不信,只是增加背叛的成本,让其不背叛。这便是律令的作用,是为了天下再不用律令。

墨子终究还是讲道理的,在这十余人盟誓之后,墨子问适道:“你若不愿意,可以如胜绰一般离开墨者。你离开了墨者行伍,巨子之令便管不到你,除非行大乱天下之事,否则也不会有性命之危。但你若真的想要行义天下,留在墨者当中,就必须要执行这样的律令。你考虑一下,是离开?还是留下?”

众人均以为适又会说出类似心之所善九死未悔之类的惊人之语时,却不想适没有直接回答离开还是留下,而是问道:“先生,我有两件事没弄清楚,所以我还不能决定。”

“其一,大义总有目的,我们墨者心中行义大利天下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模样?这是我必须要知道的。”

“有商丘人欲往楚,却向北行,必错。这我知道。先生如今行义,就如先生欲往楚,却不告诉驾车之人欲往楚,而是坐在车子左边说:向前、绕开那棵树、从那条河过去、到那座山转弯……”

“先生的每句话都对,都是行义,但正如那些疑惑不分大义的墨者一样,不知道将往何处。”

“所以,墨者必须要有一个章程,这个章程就是告诉每个墨者,到底行义后的天下应该是怎么样。知道了这个,那才能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在行义。就不会出现南辕而北辙,才能够真正尚同共义。”

“知道了目的,才知道做法是否正确。知道了往楚,才能知道向北不对。”

墨子没有回答,也没有教导,更没有责骂或是失望。

而是面露微笑,问道:“其二?”

PS:

又有陈涉嬴政之嫌。亲们,不要瞎猜想对应啊~就是个发生在很久前的小白文,里面这些人的一些话也都是经书上的原话,生三娃也好、间接管也罢,和现实没有一丁点联系,都是古人的原意,勿联想。若是看到一些奇怪古怪的机构名称,勿吐槽难听古怪。另:此次墨者聚会,经讨论,记书处改名为书秘吏,适的职责改名为书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