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百工稼穑非小人(四)(第3/3页)

这三种希望层层相扣,既然亲眼目睹了《乐土》中的墨玉、鬼指、地瓜、土豆,谁又敢说那些遥远的事便达不到呢?

六指也记得,就是在那一天之后,人们都适哥不再只是尊重,而是无条件的相信,否则也不可能有这些宿麦的种植。

希望,看得见的希望,看不见的希望,马上可以实现的希望……当这一切都糅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让最怯弱的人产生追逐希望的野心。

既不太远,又不太近。

当太近的已经实现后,人们已经开始追问女娲伏羲之事,开始追问天志天鬼之意,追问从何而来往何处去,追问天下祸乱的根源。

六指想到这些,心中便遏制不住激动,比划着墨玉棒子的模样,说了一番适已经编造过无数次的话。

“适哥说,这东西能种在山坡荒山之上,可以让天下饥馑变少。他说,墨家以救济天下为宝,所以这是墨家的玉宝,而非墨色的宝玉。墨家之名,必随此谷米,传至天下。北到肃慎、南到百越、西到昆仑、东至滨海……凡有稼穑处,必有墨者名!”

听到这,禽滑厘不再怀疑这个神秘的适的身份,单是那句以救济天下为宝,便足以让他确信这就是一个真的不能再真的墨者。

若非墨者,又岂会愿意让墨者之名九州流传。

若那些墨玉、鬼指、地瓜、土豆、夏葵之类的东西,都是真的,那么莫说到昆仑,便是到不可知之地,又有什么难?

禽滑厘心想:“先生百工精湛,便是公输班亦有所不及,天下百工之人均知先生之名。唯独欠缺的就是这稼穑之事,若这些是真的,莫说西到穆天子所游昆仑的西王母之国,就是再往西,难不成那里的人便不吃不喝吸风饮露?”

“这个叫适的人,说的极好!用墨玉之名,凡有稼穑事、必有墨者名!”

“若这些都是真的,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对我墨者不利?此人,必是先生往齐平公孙会、项子牛之乱前收的弟子。也可能,是我最小的同门!”

想到这,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墨玉鬼指地瓜是什么模样了,用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脚步,快行几步,喊道:“小墨者,快些走,让我也看看这墨家之玉宝!”

墨玉虽好,可他最想见的,却是这个如今只存在于此黄发小童口舌之中的“适”!

PS:

此时,国野之别已经趋于消失。国野之别中间的三百里之地,基本沦为了逃亡井田村社农民和贵族的新垦地,野人也需要履行军事义务,不再是以往不需要履行军事义务的时候了。什一税,也不是什么舶来品,鲁初税亩之时,便有什一税的说法。井田九取其一,也被笼统称为什一税,因此问及国君的时候,才有“二尤不足”的说法。这个二,就是什二税的二。记住一句话,舶来之词,大半是上古有的词汇,诸如“垄断”,这词在战国就已出现,意思也差不多,就是站到高处把低价的都买了、高价的都卖了的意思,后来的词意只是其引申义。之后类似异端、垄断、连长、旅、军之类看似穿越实则古已有之的词汇,不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