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娱乐与文化,接地气才有收视率(第4/11页)

苏轼一次出游就可集合起千余青楼女,可想而知当时临安的青楼文化有多发达。临安各处都有青楼,从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荐桥、新街、后市街,到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有36条花柳巷。作为北宋首都的东京,青楼则如同市民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店一样,触目皆是。像“院街”的曲院街西,竟都是青楼。尤其在繁华地段,像御街东西朱雀门外,还有下桥南、北两斜街,都是青楼。这些街均为东京最长、最宽之道,可设置多少青楼,您不难想象。有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初年,东京登记在册的青楼女达到万数之多。

由于青楼女多,青楼女就分为不同层次。

一类是最好的青楼女,从她们的住处就能见识其品位。起居为宽静房宇,三四厅堂,庭院有花卉假山,怪石盆池;卧室都是帷幕茵榻,摆放经史书籍……她们个个能文词,善谈吐,懂应酬,评品人物,答对有度。她们的门前,贵族和士人的车马络绎不绝。

另一类青楼女,大多出身职业演员家庭。达官显贵们的宴聚,必有这样的青楼女携乐器而往的身影。她们在闲暇时,便聚到东京较大的金莲棚中,各自表演拿手好戏,用丝竹管弦、艳歌妙舞,炫人耳目,动人心魄。向她们求欢的,多是膏粱子弟。他们一看上眼,等到宴席散去,便会追逐到这样的青楼女之家。

这两类色艺并重的青楼女,是东京也是整个宋朝城市青楼女的主流。她们是官方登记在册的。官府有公私宴会,她们会被招去应酬。她们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点缀官府主办的商业和娱乐等重大活动。临安一年一度的官府开煮新酒,都要做宣传推广工作。酒库雇来许多有名的、秀丽的青楼女以振声势。这支由青楼女组成的美酒专卖宣传的队伍,引动得成千上万的市民驻足街头观看,一时形成了“万人海”的场面。

文人士大夫,会用精妙的词藻,绝佳的情思,根据细致入微的观察,调动一切美化手段,对宋朝城市青楼女作精确的描写。人们都可以从这类描写中了解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也会理性思考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根源。

在宋朝城市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里聚集着以数十万计的读书和准备考试的莘莘学子。也可以说,天下读书种子的精华都集中在东京、临安这样的大城市里。

有一位叫沈君章的士子,喜欢并常去青楼。有一天他宿在青楼,结果不小心感冒,两腿特别疼痛。回家后母亲按着他的腿说:“你读书太辛苦了,经常读到深夜,又没有炭火烤,冻坏了。”沈君章听到这话,无地自容,于是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再也不去青楼了。

二、柳永的情歌摄谁魂魄

在与青楼女眉目传情,而能使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的感情游戏中,柳永是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人。在存世的两百余首柳词中,您能看到,在柳永的笔下,青楼女像彩虹,像轻风,像神仙,像精灵,使人似乎忘记了这是肉欲的交易,相反,却是精神上甜美的梦境,减一分狎昵,添一分痴情。

柳永在家排行老七,人称柳七郎。当时能和柳七郎产生一段似水因缘,已成了青楼歌女们的夙愿。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首找油诗正是当时流行于青楼时尚的真实写照。在青楼女子眼里,柳永是如此安静的一个美男子。

作为宋朝排行第一的青楼词人,柳永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他却把青楼女看成是知己和知音,把真情实感寄托在她们的身上。柳永曾给一个叫荔枝的歌女写了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其实就是一首词,叫做《荔枝香》,十分经典。他在词中写道:

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

《望海潮》是柳永笔下的另一种风月场面,也是宋词中彰显青楼文化的最高水平。词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柳七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色无限、风月无边的超大娱乐场的无穷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