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雾中之战(第2/3页)

夜袭的想法当然很美好,可是这名希腊将军忽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规模的夜袭行动对军队的素质要求无限高,结果希腊军队带着美好的愿望发动夜袭,可因为互相之间的协调根本不到位,互相践踏以及误以为遭遇敌军的互相残杀太严重,好好的一场夜袭没有给波斯军队造成多少损失,希腊军队倒是在自相残杀中瓦解,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败仗。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视野的前提下,小规模的渗透和偷袭当然是可以,但规模过大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部队能够办到。能够大规模展开夜战,那是达到即时通信的时代之后,哪怕是这样都无法取得太好的结果,迷路和误伤之类的事情根本无法避免。

华夏的军事历史上,夜袭行动做得最为尽善尽美的人是武圣孙膑。他是经过非常久的策划,对地形进行了非常完善的侦查,然后又对军队联络方式事先不断演练,也有庞涓极度“配合”地走进了死地,才算是让一场夜袭有了最好的结果。

除了武圣孙膑的那一场不是夜袭的夜袭(其实是埋伏),翻遍华夏冷兵器战史,能够找到成功夜袭的战例少到可怜,最为出名的大概也就是吴越笠泽之战和曹操火烧乌巢之战,可以想象想要成功是多难。

张冲察觉汉军的骑兵出动是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他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刻。

一片浓雾蒙蒙之中,以汉军的军大营为中心,篱笆墙防御带之外遍处是张氏凉军,他们没有什么阵型,大多数是在盲目地一片杂物之中乱窜,没有乱窜的人则是蹲在原地,不管有没有动弹时不时都会挨上一波箭雨覆盖。

在杂物缓冲带之外,更多的张氏凉军是在卖命地挖壕渠,仅是不到半个时辰的做业没办法将壕渠挖多么深或多么宽。他们会这么干,不是什么临时起意,是张冲一早就有交代。

出了汉军防御链的区域,这边的张氏凉军看去比较有组织性,他们尽可能地排布阵型,可说实话因为视线的受限,再努力地调整也是一个看去歪七扭八的阵势。

先是一阵号角声传来,听到号角的张氏凉军几乎都下意识将头扭到声音传来的方向,随后各级将校开始狂吼。

“竖枪阵!”

“快快快!枪头倾斜向前,底部杵在泥土里!”

“弓箭手,都别他妈的发愣,进入引弓待射状态!”

一片的呼喊声以及提醒声中,沉重的呼吸声彼此起伏,并排站立的张氏凉军士卒,他们会不断与身边的人对视,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紧张。

马蹄声的动静异常浩大,滚滚的声浪哪怕是在很远的地方,听着都能感觉到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压迫感。

出营的汉军骑兵,处于锋头位置的是崔轩,他不是级别多么高的军官,就是一个屯长,不过他这个屯长的身份背景对于普通人来说很不简单,只因为他是汉国当今王后的堂哥。

崔轩是一副突骑兵的打扮,以他为中心的左右两边是向后倾斜并排的突骑兵,横向纵列就是两百五十骑为一个三角形的冲锋阵型,后方有着数量众多的袍泽紧随。

骑兵冲锋无法太过密集,每一骑的前、后、左、右间隔至少是三步以上。这个是防止互相之间不小心发生碰撞,也是为了让骑枪有足够的施展距离,再来是骑兵真的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不像步卒在下意识想移动的时候迈动双腿就能办到,骑兵想干嘛还得坐骑能听指挥和反应及时。

出营的骑军很清楚自己要去干什么,他们是由对杂物缓冲带熟悉的袍泽领前,会从本来就预留出来的道路冲击出去,冲锋的时候不会去管有什么挡路反正就是犁过去,绝对不会干一些缓下来与敌接战的蠢事。

处于绝对锋头位置的崔轩,他手中的骑枪已经在一次不知道刺中什么玩意中碎裂,将手里的断枪杆丢弃之后,扛起盾牌护在前胸,抽出加长斩马刀是直接横出去,偶尔刀刃会割到什么东西传来后震力,耳朵里满满都是马蹄声也听不到惨叫声,只有战袍变得湿润在述说肯定是有干掉了一些人。

高速奔驰的时候会更清晰地感觉到风的存在,面甲留出来的双目空隙在灌风,耳边会听到从甲片缝隙传进来的呼啸声,崔轩甚至还能感受到盾牌几次被什么玩意砸中的顿挫感,万幸的是身躯没有什么部位传来疼痛。

轰鸣的马蹄声在滚滚向前,只能看清楚四五步的距离现状下,其实只能依靠熟悉来判断是冲到了哪里,崔轩猜测自己应该是冲出了杂物缓冲带,没有经过思考就放掉有绳套绑住的盾牌,抓起腰间的号角一阵狂吹。

号角声是事先约定,用来提醒后方的袍泽“射箭,连射”。

号角之所以被选为传递号令的工具,除了便于携带之外,其实就是因为它吹出来的声音有足够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