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价值(第2/3页)

“以前人们或许还有疑虑,但自从我们的无烟火药成功生产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对此坚信不疑。”野口重山表情坚定,表现出来的心悦诚服恰到好处。

单从规模上说,日本人确实是大手笔,为了使无烟火药工厂拥有足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日本政府在佐世保划出了一块军事禁地,面积足有十平方公里之多,包括日本人在内,不管是谁闯入这个区域,守卫都有权将其就地击毙。

明治政府还是没钱,无烟火药工厂的面积虽然大,但厂房就不怎么样,别说钢筋混凝土,连砖石结构都说不上,使用的居然还是木质结构建筑。

这样的房子在日本很常见,日本地处地震高发区,建筑首先要抗震,木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显然是非常优秀的,但这样的房子一旦着了火,那结果……

好吧,好在这里是火药工厂,防火是最基本的,房屋之间的间隔也足够大,想着火基本不可能。

不要说和建筑精益求精的骏马集团下属工厂相比,就算是和相对简单的杜邦家族工厂相比,佐世保的这家无烟火药工厂也只能用简陋来形容。

厂房是一排排低矮的趴趴屋,窗户上还没有玻璃,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窗纸,现在正值隆冬,为了保证照明,窗户上连窗帘都不敢用,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屋内的温度可想而知。

工厂内的地面也没经过硬化,现在是冬天反而好一些,地面上的泥泞和雪水都被冻住,再过几个月,一旦春暖花开,这里就是一个大泥塘。

工人们的服装也很简单,没有毛呢大衣,没有大头皮鞋,很多工人还穿着单薄的单衣工作,脚下的鞋子则是传统的木屐,很多人连双袜子都没有,脚趾被冻得通红,或者是发黑,这已经是被冻伤的征兆,如果不好好保护,面临的只能是截肢。

这都算是发展的代价,伊藤博文对这一切视而不见,至少这里的工人还有的吃,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饥荒,经过这个冬天,也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

每年的冬天都是一个坎儿。

“无烟火药的试制工作进行的很顺利,目前我们生产的无烟火药已经通过了军部的测试,可以用于军械生产,但限于原材料不足,我们的生产能力还极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军部的需要。”野口重山的话里有骄傲,但也有一丝惆怅。

无烟火药的生产不同于传统火药,需要一定的化学添加剂,而这些化学添加剂日本本土还不能自产,需要拿宝贵的外汇去购买,这也是目前制约佐世保无烟火药工厂的产量的主要原因。

“原材料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你要做的是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组织好生产,最起码不能落后于清国人。”伊藤博文知道清帝国也有一座无烟火药工厂,所以就目前来说,伊藤博文不指望日本的无烟火药产量能超过美国,但最起码在面对清帝国时要保持优势。

“清帝国……是,绝对不会落后。”野口重山咬咬牙,还是向伊藤博文做出承诺。

相对来说,清帝国无烟火药工厂面对的困难,比佐世保无烟火药工厂面对的困难要小得多,至少清帝国无烟火药工厂不会面临原材料紧缺的压力,虽然清帝国也无法生产那些化学添加剂,但清帝国有钱,有足够的资金从西方国家购买。

伊藤博文也知道这一点,可以看向西方的目光很有些贪婪:“清帝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思进取的国家,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土地,统治着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群,却没有丝毫长进,面对西洋国家时丧权辱国,这是个已经腐朽的国家,他们应该被埋葬在坟墓里。”

日本对于清国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长久以来,日本对清帝国还保留着面对汉人国家时的畏惧,但在鸦片战争之后,这种畏惧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一去不复返。

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国家会步入清帝国的后尘,另一方面也迫切的需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展示属于日本的荣光,所以才有了明治维新。

几乎是在同时,清帝国也开始了洋务运动,但和主动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政府相比,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是被动进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也使得两国之间的国力对比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

野口重山正打算继续慷慨激昂几句,不料鼻端突然闻到一丝烟火气息。

这里可是火药工厂,严禁烟火的,野口重山马上紧张起来。

“什么味道?”伊藤博文疾声厉色,周围的随从马上散开查看。

或许是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几名工人躲在火药工厂附近的一个小树林里,捡了一些枯枝残叶点起火正在取暖。

这些工人还算小心,他们躲的小树林远离厂房,生的火堆也不大,只是因为乌云催压气流不畅,这才被伊藤博文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