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说明

关于《罗马帝国衰亡史》此书的版本,译者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和林肯市立图书馆找到七种:最早一种是1845年切斯特菲尔德学社出版的六册精装本,有米尔曼的加注,分别在伦敦和纽约发行;第二种是1870年哈珀兄弟公司出版的六册精装本;第三种是1932年兰登书屋《现代文丛》的三册普及本,把前言及附录全部删除,是一个非常简洁的版本;第四种是1946年郝里蒂奇出版社的三册大字精装本,附有精美插图,所有的注释经过删节;第五种是1993年克诺夫公司的《人人丛书》六册精装本;第六种是1994年企鹅公司的三册平装本;第七种是2000年企鹅公司的一册删节本。

至于在18世纪发行的版本都没有找到,可能都已成有价值的收藏品。这几个版本在文字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出入,尤其是1845年本已将18世纪的英文,特别是在文字的拼写方面作了很大的订正,一直沿用到现代,可见这150年来,英文已经定型,所以也就减少了很多的考证工作。译者使用的版本以1870年本为主,也参照其他几个不同的版本,尤其是1946年本的注译,非常适用。

这几个版本除了1993年本以外,其余的版本在每段开始处加上小标题,翻成中文以后,不仅文字的意义重复,使得前后文的气势造成阻滞,版面的编排也不美观,所以把它全部删除。各章的篇幅长短不一,最长的几章可达80多页,除少数几章因列举理由而分出段落外,全部没有分节,阅读很不方便。译者特别根据主要内容发展,每章区分为若干节加上标题,每节的篇幅大致2到4页,再把年代注明在每节标题的后面,使得此一事件发生的时间能够一目了然。

根据学者的意见,本书的注释与本文相得益彰,可收绿叶牡丹之效,极为重要。但是就译者的看法,注释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说明内文的来源出处,提出书名和作者姓名及引用的章节页次,以示负责之意,读者要想知详情本末,还可据以参阅原书;第二种是引用原文,欧洲学者以希腊文和拉丁文为必备之知识,所以吉本对重要的辞句和警语,辄将原文附上,使读者可以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作会心之微笑;第三种是对本文加以说明、解释、评述、考证和补充。由于第一种注释所引用的书籍是吉本在18世纪所获得,只有部分重要史籍流传,很多已无法查阅,而且读者除非进行研究工作,亦无查阅之必要,尤其要在我国找此类原作,为根本不可能之事,除了少数有必要保留的以外,多数已经删除,此类注释的数目约占三分之一左右;第二类注释因国人识拉丁文者仅有天主教神职人员,识希腊文者更是屈指可数,全部予以删除;第三类注释是精华之所在,主要按照1946年精装本订正,尽量保留全文不作任何变动。

读外国历史最大因难在于背景资料缺乏认识,对书中重要之人名、地名、典章、掌故及重大事件之本末等了解不深,甚或根本没有接触,很多地方只能囫囵吞枣,读后不知所云。但是就原作者而言,认为对人、时、地、物、事略知轮廓,是读者必备的知识,否则无法阅读历史典籍,根本没有加以说明的必要。《罗马帝国衰亡史》涉及的时空范围,国人极为生疏,译成中文时,对重要事件和隐涩难明之处,若不加以说明,读者不仅不知其所以然,亦不知其然;再者本书写作于18世纪,当时的地名多依循希腊罗马文化,沿用近两千年之久而未变,自19世纪民族国家兴起,地名几全改用本国文字,古代原名已不存在,故必须查证,使读者知道现在的名称为何、位于何地及有关的变迁情形;在人名方面,有些人物外国耳熟能详,中国多无所知,尤其有关宗教和神话方面,国人更是少有所闻,亦应予简单说明。还有许多专有名词和重大事件,若不作简单的补充,恐读者有茫然若失之感。此类由译者自行加注之项目为数不少,仅第一卷即有200多个,特在旁加“译注”,译者为完成此项工作,耗用精力最大,花费时间最多。

罗马人的姓名冗长繁复,同名同姓之人甚多,容易张冠李戴,造成错误,只有在处理时特别注意,必要时加以说明,除此无更好的办法。

译者服务军中40年,历任各种指挥职和幕僚职,亦在三军大学任教多年,基于职务和教学的需要,对战史的研究花费甚大心力。平生最为欣赏的名将,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的尤里乌斯·恺撒,深入钻研其为将之道和用兵之法,故对希腊罗马时代有关典章文物、制度规范、政体结构、官吏职掌、军事组织和事件始末等,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古籍,自入军校求学即未间断,颇能自得其乐。退役后闲云野鹤,心无挂碍,加之每年有相当时间滞留美国,羁旅无聊以文字写作消磨长日,故不自量力翻译史籍名著,谬误在所难免,请方家不吝指教。近年出版之西方历史书籍,很多是重印旧版,不然就转载译稿,思之有无可奈何之感。联经出版公司重视学术文化,倡导创作精神,慨然投入人力财力,印行历史巨著,余内心极为钦佩。《罗马帝国衰亡史》之出版,译者感激发行人兼总编辑林载爵先生鼎力相助,更要感谢编辑主任方清河先生、编辑庄惠薰女士、校对编辑张瀞文女士及其夫婿李隆生博士、文稿编辑张旭宜先生、张凤真小姐搜集资料、编纂文稿、订正错误。本书之翻译承蒙周浩正先生和陈怡真女士之鼓励甚多,台湾大学刘景辉教授、内布拉斯加大学陆宝章教授提供宝贵意见,在此敬表谢意。再有内子黄先慧极力支持,小儿志伟帮助解决计算机带来的困难,本书出版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喜悦。最后谨以本书作为家严席振闻老先生和家慈88岁生日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