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克劳狄当政 击败哥特人 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268—275 A.D.)

一、伽利埃努斯逝世和克劳狄继位(268 A.D.)

罗马帝国在瓦莱里安和伽利埃努斯可悲的统治下,几乎要毁于军人、僭主和蛮族之手,后经几位来自有尚武好战精神的伊利里亚行省的出身低微的君王,才挽救帝国于将颓之际。在大约30年时间里,克劳狄、奥勒良、普罗布斯、戴克里先和他的同僚,敉平国内的叛乱,击败国外的敌人,整饬军队的纪律,重建强大的边防,赢得“罗马世界中兴之主”的光荣令名。

打倒一位柔弱的僭主,可以为后续的英雄开创出路。愤怒的民众将灾难归咎于伽利埃努斯。事实的确如此,这是他寡廉鲜耻的行事态度,以及漠不关心的施政作风所造成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荣誉观念,而这是公德沦丧后唯一可恃的力量。就他而言,只要能够保有意大利,无论是蛮族获得一场胜利,还是罗马失去一个行省,乃至有个别将领叛变,对他过着安宁享受的生活都毫无影响。最后,驻防在上多瑙河地区的部队,拥立他们的主将奥勒留为帝(268 A.D.)。奥勒留不屑于只统治雷提亚这片山地,于是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米兰,威胁罗马,直接挑战伽利埃努斯对意大利的主权,要与他在战场决一胜负。皇帝被这种带有侮辱性质的行动激怒,也觉察到逼近的危险,潜伏在本性中的英勇突然奋发,他一扫平日慵懒的形象,迫着自己离开奢华的宫殿,全副戎装站立在军团前面,向着波河前进,去迎战他的对手。在这个改名为庞蒂洛罗[1]的地方,阿达河上的桥梁就是那次战争的纪念物。整个战争的过程,证明了这个目标对双方都极为重要,雷提亚的叛军头目不仅被击败,而且身受重伤,退回米兰。接着米兰很快被包围,这座城墙从古代以来就遭受过无数次的攻击,却仍然屹立不倒。奥勒留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可恃,对外来的援兵也已不抱希望,这场叛乱似乎已经逃脱不了注定的失败命运。

奥勒留最后的办法是使围攻者失去忠诚报效之心,于是派人向对方营地散发传单,要求敌方部队放弃毫无价值的主子。他在传单中说,伽利埃努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牺牲大众的幸福,即使是有功于罗马的臣民,只要引起猜忌就会丧失性命。奥勒留很有技巧地将恐惧和不满在对手的主要将领之间散播,于是禁卫军统领希拉克里阿努斯、声名显赫的高阶将领马尔西安以及指挥达尔马提亚卫队的希克索斯,形成了一个私下活动的阴谋组织。首先,他们的想法是要终止对米兰的围攻,随时会暴露的危险逼迫他们加快进度以实现他们大胆的计划。但是伽利埃努斯的突然死亡,使得一切都迎刃而解。

这一天时间已经很晚(公元268年3月20日),皇帝大摆宴席时听到警报传来,奥勒留率领部队,已经离开城镇列出阵式要背水一战。伽利埃努斯从来不是畏战之辈,马上从丝质的卧椅上起身,来不及穿好全副胄甲,也没有集合卫队,就跳上马背全速驰向受到攻击的地点。他在状况不明的情势下被敌军包围,黑夜的混战之中受到长矛致命的一击。伽利埃努斯在弥留之际,爱国之情在心头油然滋长,他最后的要求是指定继承人,将帝位传给在帕维亚指挥分遣部队的克劳狄。皇帝的遗言被大家接受,并很快传送出去。这批阴谋分子也很乐意遵守命令,他们原来的打算也是要把克劳狄推上宝座。皇帝死亡的消息传出以后,部队表示怀疑和愤恨,但是等到每个士兵得到20个金币的犒赏后,疑虑自然消失,愤怒也告缓和。然后他们表示同意这次推选,承认新任皇帝所建立的功勋 。

克劳狄的出身被人有意掩盖,之后经过一些奉承之徒[2]的杜撰润饰,掩盖了他低微的家世。我们只能知道他是多瑙河地区某个行省的土著,年轻时代就进入军队。他为人审慎而又英勇,深得德西乌斯的赏识和信任,元老院和人民都认为他是一位优秀的官员,值得加以重用。然而瓦莱里安初时并未注意,仍旧让他在下层担任军事护民官[3]。但是没过多久,皇帝就发觉了克劳狄的功绩,晋升他为伊利里亚边区的将领和行政首长,指挥驻防在色雷斯、梅西亚、达契亚、潘诺尼亚和达尔马提亚所有的军队,接着指派他担任埃及的行政长官,后来又以代行执政官头衔任阿非利加总督,有希望荣任执政官。等他战胜哥特人,获得将雕像放置在元老院的殊荣后,伽利埃努斯开始对他起了猜忌之心。有人认为士兵出身的人没有资格登上帝座,对克劳狄显露出轻视的态度。克劳狄知道以后非常不满。有一些流言经非正式渠道传到皇室成员那里,在皇帝回答他所信任官员的一段话中,很生动地表现出他那个时候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