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尔达希尔向罗马帝国的权威挑战(226—240 A.D.)

如果从谨慎和荣誉出发,阿尔达希尔进行战争,都应该是以获得便于防守的边疆之地为目的。但是这位雄才大略的波斯君王,誓言要完成范围更广泛的讨伐计划,认为不管是从理性或者实力方面来评估,他的军队都足以支撑他那伟大的抱负(230 A.D.)。他拿居鲁士的成功作为先例:他第一个征服了亚细亚全境,而这块地方后来一直处于他继任者的占领之下,领地一直延伸到普罗蓬提斯和爱琴海;卡里亚和爱奥尼亚均成为帝国的行省,[435]受到波斯总督统治;从埃及一直到埃塞俄比亚边境,也都承认他的权威。[436]在这些地方,波斯人的统治权因长期被他国篡夺而暂时失去,却并未被摧毁,一旦他戴上波斯的冠冕,等于继承居鲁士的衣钵和神武;高居此位,最重大之责即是恢复帝国过去的疆界和光荣。“万王之王”(使者用这傲慢的尊称告诉亚历山大皇帝)命令罗马人立刻离开他祖先的行省,并要将亚细亚让给波斯人,罗马皇帝应以不受干扰而能获得欧洲为满足。这侮慢的命令由400名高大又英俊的波斯人递送,他们骑着健壮骏马,装配精良武器,穿着华丽服饰,显示出他们的主人是何等的高傲伟大。这样的使节并非谈判而是宣战,亚历山大·塞维鲁和阿尔达希尔集结罗马和波斯帝国的兵力,御驾亲征指挥军队,要在这重要战役一决胜负。

要是我们相信记录的可靠,那么根据现存的皇帝对元老院的咨文,就得承认亚历山大·塞维鲁对波斯人的胜利(233 A.D.),绝不亚于腓力之子,也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所获得的荣耀。伟大国王率领军队,包括12万名全套精钢甲胄的骑兵,700只战象背上的塔台载满弓箭手,1800辆装上镰刀的战车。这样庞大的实力,在东方历史上可谓前所未见,就是传奇小说也无法想象[437],却在一场战役中被击溃,这充分证明罗马的亚历山大是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军人,也是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统帅。波斯那位伟大的国王丧失勇气逃走,丰富的战利品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这场重大胜利的直接成果。像这种矫揉造作的叙述,用来伪造极不可能发生的状况,很明显是爱慕虚荣的皇帝所授意,再经过不知羞耻、满身奴味的谄媚者加以修饰,由远在后方只知奉承的元老院全盘接受。

我们无法相信,亚历山大的武力对波斯有任何有利之处,只会怀疑所有这些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炫人眼目的荣誉,只是要掩饰实际存在的羞辱。

这些怀疑被当代一位历史学家证实,他撰写的专论里,提及亚历山大的德行时非常尊敬,但也坦白指出他的错误。他称亚历山大用来指导战争的全盘计划确实考虑周详,罗马军队分三路同时入侵波斯,但作战行动未获得预期成效。第一路入侵部队行进到巴比伦的沼泽平原,抵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用人力开凿的河口,[438]被敌人的优势兵力包围,受到大批弓弩手箭如雨下的攻击而被歼灭。亚美尼亚国王科斯罗伊斯是罗马的盟友,[439]波斯骑兵在广大的山区无法发挥作用,使得罗马第二路远征军能安全进入米底的腹地。这支勇敢的部队蹂躏附近行省,几次对抗阿尔达希尔的行动均获得成功,总算给好胜的皇帝争回一点面子。但获胜的部队在退却时,没有做妥善安排,也可说是命运不济,再度通过山区时,因路况太差加上冬季严寒,大部分士兵丧生。

最初的计划是,在这两支分遣部队深入波斯领土的另外一端时,亚历山大亲自指挥主力,侵入王国的中部来支援他们的攻击。毫无经验的年轻皇帝受到他母亲建议的影响,或者是因为自己害怕,置最勇敢的军队于不顾,也放弃胜利的大好美景,整个夏天在美索不达米亚按兵不动,毫无作为之下任凭师老兵疲,然后才率领残破的部队退回安条克。反观阿尔达希尔的处置则不然,他迅速奔驰于米底山区和幼发拉底河沼泽之间,都是亲身在场抵抗入侵的敌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将大无畏的精神发挥到极限。但是在与罗马久经战阵的军团做了几次缠斗到底的殊死战之后,波斯国王也丧失了他的精锐选锋,甚至就是获得胜利,也严重削弱了他的实力——当亚历山大退出波斯,以及随着那位皇帝死后发生混乱的大好时机,他却无法一展雄风大显身手。他原来的愿望也完全落空,不仅没有将罗马人赶出亚细亚大陆,发现自己连区区的美索不达米亚行省都无法从他们的手里夺走。[440]

阿尔达希尔的统治从帕提亚灭亡算起(240 A.D.),只维持了14年,这在东方历史甚至在罗马史上,都是值得纪念的年代。他长得一表人才,相貌威严,性格豪勇,天生就是继承帝国的国王,也是征服四邻的英主。他编纂的法典直到波斯帝国的后期,仍旧被尊为文治和宗教政策的基础。[441]他有许多逸事一直留传至今,他对政府制度有独到的见解。阿尔达希尔说道:“国王的权威必须由武力保护,武力得由税金维持,所有的税金由各项农业负担。农业除非有公正法律和稳健政策保障,否则无法绵延繁殖、生生不息。”[442]阿尔达希尔将创立的帝国及对抗罗马人的雄心壮志,遗留给沙普尔继承。后者的性格和作风都酷似其父亲,但他的野心太大,让两国卷入毁灭性的长期战争,蒙受难以恢复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