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军事和疆域(98—180 A.D.)

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据有世上最富饶美好的区域,掌握人类最进步发达的文明。自古以来声名不坠而且纪律严明的勇士,防卫着这个帝国辽阔的疆域。法律和习俗虽温和,却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逐渐将各行省融合成为整体。享受太平岁月的居民尽情挥霍先人遗留的财富和荣光,从表面看来共和体制似乎仍受到尊敬和推崇,国家主权似乎仍旧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实际上,执政治国的大权已全部授给皇帝。 

这段大约80年的太平盛世,有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先后两位安东尼皇帝,他们均能以才治国,以德抚人。

本章及以下两章叙述了帝国的声威。之后,随着马可·安东尼的崩殂,国势如江河之日下,陵夷满目以至于万劫不复,此一重大变革仍为当今世界各国所记忆犹新。

一、奥古斯都在位时的罗马帝国

罗马对外重大的征讨作战均在共和时期完成。后继各朝的皇帝依赖元老院的政策、执政官的好胜心以及人民的尚武精神,大多仅满足于维持疆域。

罗马建国最初的700年中,凭借傲世的武功获取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到了奥古斯都当政,才放弃吞并世界的雄心,用稳健的作风主导政策,并将这种精神在公众会议中表露无遗。因禀赋和环境的影响,奥古斯都养成爱好和平的习性,同时也不难发觉罗马已处于巅峰状态,虽然无须畏惧战争,也不必把一切军国大事全部诉诸武力解决。此外,远地作战的艰苦情势与日俱增,使得胜败未能预料,战争所导致的后果,是愈来愈多的动乱与愈来愈少的利益。

奥古斯都有丰富的征战经验,在经过深思熟虑的评估以后,他确信,对于无法制服的蛮族只要稍作让步,仍能保持罗马的安全和尊严。所以不必让他的臣民和军队冒着帕提亚人的矢石再度交战,他宁愿签订保持颜面的条约,让对方归还在克拉苏的一次败仗中所失去的鹰帜和被俘的官兵。[1]

奥古斯都当政初期,有将领主张要把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费利克斯[2]纳入版图,他们千里行军到达南部热带地区,[3]炎酷的天候击败了入侵的罗马军队,使得僻远地区不谙战争的土著免于刀兵的灾祸。欧洲北部的国家并不值得劳师动众去征服,日耳曼的森林和沼泽地带,居住着孔武有力的蛮族,他们为了自由宁愿舍弃生命,[4]在和罗马人初次接触时,似乎是屈服在军团的优势武力之下,等到背水一战时,却又能奋勇求胜,重获独立自主。这使得奥古斯都感到气数态势的变化难以预料,一直耿耿于怀。[5]

奥古斯都崩殂后,遗嘱在元老院公开宣读,给继位者留下极珍贵的指示。罗马帝国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以幼发拉底河为界、南抵阿拉伯和阿非利加[6]的沙漠,把大自然的地理限制作为永久的防线和边界。

人性好逸恶劳,原本无可厚非,明智的奥古斯都为了人类的安宁而提出的怀柔政策,竟被他的心存畏惧及恶习缠身的继任者全盘接受。最初几位当政者,不是一味追求奢华淫乐,就是暴虐无道残民以逞,很少视导部队和巡幸行省。因为自己怠惰而忽略武事,又怕骁勇善战的部将作战凯旋,以致功高震主篡夺帝座,所以把建立事功当成对君权的无礼侵犯。每一位罗马将领率军在外,都小心翼翼以守土为职责所在,不愿征讨蛮族,以免惹来杀身之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