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农科伯(第2/3页)

说完之后,他就准备走了,临到门口时,崇祯皇帝忽然又转身,带着微笑对徐光启说道:“爱卿对大明的贡献,朕随后便会公告天下的!”

说完之后,就真走了,留着徐光启犯了迷糊,公告天下?怎么公告天下?

以前的时候,一般都是告老还乡的时候,表彰一番,死了后,追赠一番,如此而已。这种也算不上公告天下吧?

虽然想不明白,可徐光启心中还是隐隐有点盼望的。毕竟谁不想流芳百世?皇帝说要公告天下,那也是文臣最为荣耀的事情了!

他只猜了一天时间,在第二天的时候,谜底就揭开了。

崇祯皇帝下旨,列徐光启的为官成就,着重在农事、科技两方面,特封徐光启为农科伯,以彰其事!

结合崇祯皇帝之前在城门楼上所说的,温体仁等人立刻就明白,皇帝这是在实践诺言,或者说是抛出了榜样,千金买了马骨。他们不由得都感慨徐光启是真得好运气,遇上了这么一个慷慨的皇上。

这道旨意一公告天下,让崇祯皇帝都有点没想到的是,有不少卡在四书五经方面的举人、秀才,不再去努力考进士、举人,纷纷改行去钻研科技了。

徐光启收到这份旨意的时候,据徐府下人说,老爷流泪了,嘱咐徐府上下一定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埋头做学问,要好好回报皇上隆恩。

远在河北高阳的孙承宗知道之后,不由得着实羡慕了一把。随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说是要整理毕生所学。

一个月之后,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徐光启与世长辞,比原本的历史上,多活了五年,享年七十六岁!

崇祯皇帝闻之,下旨全国降半旗哀悼。此时,国旗已经遍布大明的各级衙门和学校等官方机构,因此,通过聊天群系统下发的命令,一夜之间便实行了。由此,也是全国都知道了大明有这样一位臣子,生前努力扑在农事和科技上,不但被封为农科伯,而且死后还有降半旗的殊荣。

也是从徐光启开始,大明对于有重大贡献的臣子去死,有了降半旗的惯例。不得不说,这个对臣子的隆恩,又让无数的人为之羡慕,也让他们更加重认识到,科技之类的贡献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忙完徐光启的丧事之后,崇祯皇帝便通过聊天群,收到了在明威堡方面的消息。

满桂禀告说,如今得知大明在明威堡,那些受到好处的西夷纷纷拥了过来,希望成为大明百姓的一部分。对此,崇祯皇帝自然是答应了。

汉人就算再多,也不可能一下就迁移过去。也因此,之前在欧洲那边的基本政策,才有打击欧洲的既得利益者,示好那些被压迫的农奴,以获得大明在欧洲立足的基本盘。

不过崇祯皇帝也提醒满桂要注意,那些来投靠的西夷中,少不了有西方各国的探子,要他们依靠民众,编成保甲制,互相监督。

另外,对于西夷中的农奴投奔大明的这事,西夷各国自然是阻扰的,纷纷派军拦截,甚至就地格杀。李定国闻之,虽然天气已经非常冷了,但还是带着骑军四处出击,打击那些胆敢离开城墙保护的西夷军队。

对此,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如今在明威堡的骑军,大部分都是卫拉特部出身,他们原本就是耐寒的,这个时候出击,也是习以为常,倒没有什么。而且李定国所做之事,又会有利于大明的威望在欧洲底层百姓中流传,获取更多的好感,基本盘也会更多。

如果只靠军队的话,大明不可能在欧洲立足,只有获得足够农奴的支持,有他们从事劳作,才能尽量降低明威堡明军的后勤,如此,才能永久占领明威堡,把西西伯利亚纳入大明统治。

而原本沙俄的地盘,大部分落入了瑞典手中,这得益于瑞典名相的反应迅速,也是波兰国王被明军击毙的原因,导致波兰国内先是抢夺王位,而后才出兵争抢,就晚了一步。

对此,崇祯皇帝无所谓。大明把拳头缩回来,来年才能重拳出击。欧洲的土地,没必要一开始就见什么要什么。不管是瑞典也好,芬兰也罢,他们的领土越是扩张,在短期内就越是分薄他们的兵力,只要不是被他们永久占领,对于大明来说,好处就会多于坏处。

听完了满桂的禀告之后,崇祯皇帝很是放心。不过几天之后,他就又收到了消息。

“陛下,哥萨克部族的首领赫梅利尼茨基来了明威堡,说想举族依附我大明!”满桂禀告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还是比较激动的,这是大明军队到达这极西之地后,第一支大规模想投靠大明的部族。由此可见,大明在这极西之地,算是打出了威名,而这,自然少不了他的功劳,毕竟他是主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