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第2/3页)

这个消息,让唐王很是开心。有这样一支水师在,他就一点都不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如此,可以致力于修筑国内道路,能让货物更方便地出海。他作为聊天群中的老人,知道大明肯定将会继续往西扩张,到时候,他这唐国都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地段。

崇祯皇帝可没去管唐王有什么想法,又从南洋调集一百艘风帆战舰前往朝鲜行省的釜山水师基地,增强辽鲜水师实力,准备加入之后的对倭国的战事。当然了,郑芝虎的海军陆战队也免不了一起调过去。特种作战,已经证明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了。

对南洋这边一连串的旨意发出之后,捷报通过聊天群,宣告天下,同时,恢复了孙传庭的浙闽粤三省总督之职,去掉了暂代。

这一下,天下又为之震动,不知不觉间,竟然整个南洋都为大明所掌控,这可不只是逼着南洋土著臣服大明而已的,是直接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将来分封藩王用的。

大明的强大,再次震撼世人。特别是大明南方的百姓,一个个更是兴奋。对于他们来说,南洋即将成为藩国,那就又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有很多发财的机会,甚至给不少人有去南洋当官的机会。

崇祯皇帝为了给藩王们长长见识,都把他们加入了群里,就建了一个临时藩王群。崇祯皇帝能看到,那些藩王都在抢着向益王打听有关南洋的消息。因为他们即将参加对南洋藩国的竞拍,心里有底,这价格也能爽快地报出去。

益王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就在群里,口沫横飞地介绍南洋的情况。不过他讲着讲着,就会讲起马尼拉湾之战,讲述他亲眼所见的一场大规模的海战,讲述朝廷水师的强大!

崇祯皇帝看着他在群里说泡,也只是笑笑。这个情况,他是乐意见到的。

旁观了一会益王为首的聊天,崇祯皇帝又想起一事。自己虽然给孙传庭借着平定南洋,救出很多南洋明人的机会,给他官复原职了。不过因为他在税收上的铁面无私,不给官吏一点讲情面的机会。虽然这样的行为,自己很赞赏。但是,刚过易折,有些事,还是提醒他比较好。也不能光有厂卫在暗地里帮他,他自己也得改下才行。

以前嘉靖朝有个海瑞,那是野生野长的。自己这个崇祯朝也得塑造一个出来,就选这个孙传庭了,不过得按照自己的设计来才行,主动培养一个。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点了孙传庭的头像,给这位股肱之臣面授机宜去了。

崇祯八年五月底,福建福州太平港,这里自从益王分封吕宋,福王分封安南之后,就极快速度地繁华起来了。

太平港分为军民两大港口,一开始的时候,军港这边繁华,水师就驻扎在这里,边上还有水师的初级武备堂。军人多了,这里就热闹起来了。

到了后来,民用港口几乎是以一天一个样的速度在发生着变化。不但港口进行扩建,能容纳靠岸的码头越修越大,就连码头上的仓库,商铺也越来越多。原本港口周边的荒地,早已不见。

跑海路的商人都有钱,在他们的牵头下,说动长乐知县上报总督府,最终优先在这里修建了水泥路,包括港口这边,全部都是水泥路面。这极大地方便了港口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南方多雨的天气,导致港口这里路面泥泞而做不了什么事情。

说起来,让这里的百姓也有点惊讶。孙总督从福建巡抚做起,在这边也待了好多年了。一直以来,都被人称之为“冷面阎王”。不管什么人,什么事,都只按朝廷律法办事,冷面无情。当年更是硬生生打死了一个逃税的举人,震撼了不知道多少人。

不过到了后来,酒楼茶馆中谈论的有关孙总督的风向好像有了变化。都在讨论,说孙总督这个冷面阎王,其实都是针对贪官污吏,怕死武将,胡作非为的有功名的人,对于普通老百姓,谁尝过孙总督的无情?

这么一说,很多人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孙总督对那些人无情,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岂不是对普通老百姓的恩德,是个好官来的!

再想想,孙总督来南方之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明显好很多啊!不过有的人说这是朝廷国策有了改变,是皇上圣明的原因,但也有百姓认为,圣天子在位不假,但孙总督的冷面无情,重拳整治,也是功不可没的。这样的好官在,是百姓之福!

就是在这样的舆论基础上,海商才会鼓动长乐县令上报水泥修路的事,没想到,孙总督立刻就准了,并上奏朝廷,很快让交通部派人来优先处理。

这一下,孙传庭在文武官员心中印象有没有改变不知道,但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却是有不少的改变了。朝廷公告孙传庭官复原职的消息传出,普通老百姓还是相当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