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崇祯儿子的悲哀(第2/3页)

朱燮元有点想不明白,其实,不止如此,他常年在西南平叛,当今天子的面,都没见过一次。开始的时候,听到京师那边传来的消息,倒也没多少意外。可是,自从崇祯二年末,建虏入侵京畿之地开始,皇上的做法就越来越看不明白,或者说,皇上的手段层出不穷,就算经历世事之多的他,好多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都看不明白。

第一次和皇帝的直接打交道,是有关大明建设银行的事情。朱燮元是浙江绍兴府人氏,自认为对于银钱方面的事情,会比别人了解的多。可当时自己提出的要求,却被皇上驳回。当时想不明白,可后来才算醒悟过来,也正是皇上对大明建设银行分行的维护,才让其能一直正常经营,带动了自己辖下民生的恢复。可以说,这大明建设银行分行,是兵灾过后重建得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因素。

想了半天之后,已是六十七高龄的朱燮元,常年领兵征战,身体并不是很好的他,感觉有些疲惫,揉了揉脑袋,放松了一会。而后转头看向挂在墙上的大明西北地图,却忽然眼睛一亮,该不会皇上是想对洞吾用兵,收回木邦等地吧?可如果只是如此的话,闵洪学作为知兵的钦差,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事吧?

这么想着,他又想不明白了。这不是他不够聪明,而是他所掌握的信息太少。这时候的他,打死都不会想到,皇上非常重视洞吾,已经在谋划大明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了。更是有藩王封建海外的国策,以唐王为第一例,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动作。

作为统兵多年的人,对于皇帝对云南那边的布局,很是不解,这让他心中有个疙瘩,第二天的时候,便带着亲卫信步到了白杆军军营。听说昨天钦差传旨之后,就留在这里没走,他感觉有必要聊上一聊。

然而,当他到了白杆军军营后,却忽然发现,就在短短地一天时间内,白杆军上下竟然准备地差不多了,这让他很是惊讶。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白杆军这么神速,大军开拔所需的钱粮从哪里来?朱燮元领军镇守在这里,就是一直在为钱粮发愁,对此也很是敏感。

他是大明封疆大吏,是这里的最高统帅,自然无需多少顾忌,立刻闯入白杆军的帅帐,要找秦良玉问个明白。传旨的一名通政司官员赵宇正好也在,听明白了他的来意之后,竟然在秦良玉用目光向他请示的时候闭上了眼睛。

这一下,朱燮元也看出来了。敢情是真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对付乃是宣旨钦差,他耐着性子稍微等了一会,怒气正在慢慢积累的时候,忽然就见到赵宇睁开了眼睛,对朱燮元微微一笑道:“既然朱总督问了,刚才下官也请示了皇上,得皇上允许,可以让朱总督知道。”

这话说得朱燮元很是吃了一惊,他远在西南边陲,这几年一直在领军打仗。可也听到了厂卫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能力,不过在他看来,这是以讹传讹,估计什么地方夸张了。

但他没想到,如今宣旨钦差都这么说,这可不是儿戏,难道天下还真有如此能力的人?简直不可思议!

撇开这个念头,他忽然微微也有一种失落感。虽然自己替大明镇守西南,可新的天子似乎对自己并不是很信任。要不然的话,有什么事情要瞒着自己?

他在这么想着,赵宇已经在对他说道:“陛下在前年已定下国策,藩王封建海外,今后大明境内的藩王将一个不留……如此才能解决大明藩王世袭所积累下来的种种问题。如今唐王年轻有为,是为第一个封建海外之藩王,目标就是洞吾……”

这个消息,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那就是石破天惊的消息了。自古以来,哪有藩王封建海外的例子?可皇上如此做了,其中好处,其实都不用解释。大明开国将近三百年,每一代的皇帝,基本都会有世袭藩王出现。如果长期以往下去,大明还有何地不是藩王的封地?朝廷财税又如何能承担得了这么多宗室俸禄?

可这个问题,只要是王朝,不管君王多么英明神武,全都无法解决!总不能只有太子能世袭皇位,而其他皇子就没有世袭爵位吧?

对于文官来说,世袭这东西,对他们来说有点遥远,要封爵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屁股,是不会坐在世袭制这边的。如今皇上竟然有了奇思妙想,要把世袭藩王封往海外去,这种事情,文官要不支持的话,还有谁会支持?

朱燮元听得大喜,一下便忘记了之前的不快。甚至他都想到了,还有那些开国所封的世袭公侯伯等等,以后是不是也会封去海外?不过相对藩王来说,这些世袭公侯伯的危害就显得不是那么大了。毕竟这些爵位也就一个世子而已。不想藩王的儿子,除了世子之外,其他儿子也有爵位,虽然是逐级降低,可依旧有爵位,人数多了,照样对朝廷的影响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