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议(二)

时隔多日,李信与韩冈再见于京城之西。

“气色还好。”

稍叙寒温,问了舅父身后事,安慰过李信,韩冈很欣慰地发现李信并没有因为父丧而变得颓唐,也没有因为在闲地多时,而放松了自己。一身素裳,精瘦如铁,不减昔日的精干。

李信却是惊讶韩冈的轻车简从,“这才几人?!”他皱着眉,“你新遇刺,洛阳都在传,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须加防备才是。”

虽然他在洛阳只是因为列车换马耽搁了半个时辰,但上来探问的诸多洛阳将佐,都把韩冈遇刺的事说了又说。

“表兄你看到的就几个,没看到的地方可藏了好多。”

韩冈倒不是故意要把自己的护卫说成是蟑螂一样,他出来时家里不停地要给他加派护卫,韩冈自己也没有拒绝。

很多时候,一个被疯狂报道的案子,往往会引来一批没有创意的仿效者,韩冈不想再遇到一回自杀性爆炸袭击了。

“现在正要交卸差事,却是不方便打着旗牌穿街过巷。”

韩冈细说着,却不防李信变了脸色。

“你辞位了!?”

韩冈要辞相,西域都护府的小吏都知道。更不用说极为亲近的李信了。

他之前在关西的那段时间,还奉韩冈之命,特地做了不少准备。只是他没想到韩冈的动作这么快,说辞就辞了,一点不拖泥带水。

“八天前就递了辞表。”韩冈话说得就像是丢了一件旧衣服般简单单纯,“只是太后没批,还要走几回流程。这几日,没诸事烦扰,可是一身轻松。”韩冈笑着,“不用再去都堂上工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过这么长的假呢。”

李信看着坐在对面,笑得坦率开怀的表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韩冈的辞位,并不是严子陵般视名利如粪土的淡泊,也不是张良一样功遂身退的智慧,而是为了向前更进一步而后退蓄力,是为了让朝野之中积蓄多年的欲望和矛盾爆发出来而放开了按着盖子的手。

这世上,没有多少人能比他更清楚韩冈的打算了。尤其是这几个月为韩冈在关西办了一些事,对韩冈的计划就更加了然了。

而韩冈让他做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应对那必将来临的乱局。在其所称“翻天覆地”的大乱之前,区区宰相之位,并没有太大价值,甚至还可能是个阻碍。

但李信还是觉得韩冈辞得太早、太干脆了,“章相独相?”

“章子厚并没有独相。十天前的议政会议上,李承之已经被推举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院大学士,也就是所谓的集贤相了。太后签押后的诏书,也在几个时辰后送回到都堂。”

这是继韩冈之后,时隔十年的第一次拜相。在京师中,却没有引发任何震动。宣麻拜相早成绝响,太后御内东门小殿也不会引起臣子们的躁动,李承之成为宰相,如同一件预定好的座钟,按时响起,平静得没有掀起一丝涟漪。

“那河北……”李信犹豫地问道。李承之现在可是河北制置使,统管河北军务,负责河北方面对辽作战的统帅,临阵换将本就是大错误,更何况还是换主帅。

“他会等一切抵定后再返京的。”

事前就约定好的事,韩冈自不会去担心。章惇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京中唯一的宰相,但在李承之回返京师之前,韩冈还会在这里留上一阵。

李信知道韩冈把李承之推上去,不是要让他成为韩党新的核心,只不过是个代理。以李承之的年龄,也不怕他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但韩冈不会在京师逗留太久,而李承之已经是宰相,章惇也不会容许他继续留在河北,主持灭辽,否则功劳算不到章惇的头上。

而这就意味着,如今的宋辽大战,很快就要平息了,“要停战了?”李信问道。

“暂且休战。”马车这时候听了下来,韩冈掀帘看了开外面,日暮时分,京师街道又开始拥堵,韩冈和李信乘坐的马车被堵在了路上。

护卫脸色开始发青,过来向韩冈汇报时声音都在颤着,一边说话,一边两个眼睛都不忘扫视着周围可疑的对象,韩冈摇摇头,笑道,“不必紧张……等一等就是了……我还没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哪会有那么多刺客。”

“三哥。”李信忍不住出声提醒。

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敢说这车窗外,没有一只精制的燧发线膛枪,在一两百步开外,瞄准着韩冈。

李信手底下,不缺顶级的枪手。即使是用制式火枪,三五十步之内,指哪儿打哪儿。更远一点,百步开外的靶子,也能达到十发七八的命中率。等到换上精制的狙击步枪,百步之内就是死线,无人能够僭越两百步外同样能够达到足以实用化的命中率。

如果有一名顶级枪手埋伏在街道两侧的商铺屋舍里面,就等于把半条命交代出去了。只要不能及时将他找出来,韩冈的护卫被一人杀光都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