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多尔衮的恩怨情仇和权力游戏(第2/8页)

在经济层面上,保证经济状况和综合力量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在人性层面上,令未亡人在生活与感情上有所寄托。

因此,父亲死后,儿子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妹为妻便成为十分正常的、富有人性化的考虑。与努尔哈赤同时代的哈达部王子康古鲁,在父亲王台死后,就与自己的继母、著名的叶赫格格温姐结婚。这位温姐,恰是努尔哈赤前任大妃孟古格格的姑姑。豪格死后,多尔衮、阿济格两人作为叔叔,各娶了自己的一个侄媳妇。皇太极的五位后妃中,两个妃子是亲姐妹,皇后则是这对姐妹的亲姑姑等等,诸如此类,十分常见。

在汉族人士眼中,上述一切是标准的乱伦,他们会对此表现出真诚的痛心疾首与不屑一顾。殊不知,唯其如此,才在比较中显现出孔孟之道贞节牌坊之类文化中过多非人性的残忍与虚伪。

事实上,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上述婚姻形态仍然通行于我国某些边疆游牧渔猎部族之中。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就有可能对努尔哈赤死后的大妃殉葬、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具有某种更加贴近事实的理解。

在这种习俗之下,偏偏又有了努尔哈赤本人的安排。

有证据表明,努尔哈赤曾想过指定接班人。他曾经为自己的嫡长子褚英做过类似皇太子一样的安排;褚英被处死之后,他又安排二儿子代善监理国政,并一度让他和自己一样,一个人兼任了两个旗的旗主。努尔哈赤表示,自己百年之后,要将深受宠爱的大妃还有年幼的子孙们托付给代善,(《满文老档·太祖》第十四卷,天命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从而,一度使代善的权势极为显赫。这可能是那些贝勒大臣们看到大妃与代善眉目传情时,谁都不敢废话的原因之一。

如果仅仅从汉族士大夫和中原皇家政治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将此理解成老皇帝在以名位后事交代继位者,但假如考虑到女真人上述事实上盛行着的多种婚姻制度的话,努尔哈赤的这番话则完全应该被理解成:自己死后,不但允许儿子代善继承自己,还希望他娶养无血缘关系的庶母——大妃。否则,这位大妃的举止怎么会如此荒腔野板,离谱得无法理喻?从她的一生行事判断,假如不是置身于这种嫂婚制文化氛围之中,这位史书记载“有机变”的大妃,应该断不至于会错意到如此程度才对。

倒是准太子代善,很有可能因为心智、性情上的平庸,厚道和缺少智略,身处其中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权势显赫导致的忘乎所以,才真的会错了意。在人性的层面上,他可能并不了解其父的真实想法与性情,于是,将努尔哈赤所说的、所想的和所要做的当成了同一回事儿,忘记了死后是死后,而现在活着是活着的道理。结果,真实的情形是:努尔哈赤痛恨自己还活着时就开始眉来眼去的大妃和代善。不久,努尔哈赤就将代善独掌的两红旗,分出去了一旗,交给代善的儿子岳托。从此,代善失去了父亲的欢心,被迅速灰头土脸边缘化,也害了那位大妃。

努尔哈赤的处理很有意思,他放出风去,说是要搜查大妃私藏的财物,大妃便慌慌张张把财物分送到各处藏匿,结果,全部被搜查出来,包括藏在阿济格家的三百匹绸缎。史书记载说:大妃阿巴亥“虽然有机变,却终于为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服”,可能就包括了这件事情。随后,努尔哈赤宣布:“该大妃奸诈虚伪,人所有的邪恶她全都有。我努尔哈赤用金银珠宝从头到脚地妆饰你,用别人见所未见的上好绸缎供着你,养着你,你竟然不爱你的汗夫,把我蒙在鼓里,去勾引别人,难道不该杀吗?”随后,将这位大妃休弃。当时,努尔哈赤另外一位蒙古族的小妃子也加入战团,揭发阿巴亥。史书中说,大妃阿巴亥好嫉妒,大约由此可以得到证实。(《满文老档·太祖》第十四卷,天命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或许,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情意并未泯灭,不到一年又将她接回,继续做大妃。成书时间最早的清代官方史书《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由于大妃有机变且好嫉妒,使努尔哈赤觉得不快,“留下她恐怕身后会祸乱国家,于是预先给诸王交代遗言说:‘等我死时,必须命令她为我殉葬。’”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诸王便来向她转达努尔哈赤的命令,大妃支吾不从。诸王说:“先帝有命令,想不遵从是不可能的。”最后,在诸王寸步不让的坚持下,大妃阿巴亥自缢而死。也有史书认为,她是被人用弓弦勒死的。就此,阿巴亥之死遂成为前清历史上最重要的谜团之一,引发出无数猜想与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