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朱元璋发迹:肉在口,跟我走(第6/7页)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红巾军以后,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保持和发扬了这个特点,这可能是他能够迅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识文断字,见多识广,机智果断,敢作敢为,轻财重义,而且打仗不怕死,这可能使他在基本上属于乌合之众的造反部队里相当引人注目。

为此,这支部队的大头目元帅郭子兴很是赏识他,才几个月时间,就将他提拔到了自己的亲兵卫队里担任小头目,并且很快亲自主婚,把自己的养女——就是后来名声很大的那位马皇后——嫁给了他。但是,使他能够真正团结起一批死党并得到死心塌地拥戴的,除了才干能力等因素,他的胆识与江湖义气所起的作用恐怕不小。

当时,在这一伙造反部队中,分成几个不相统属的山头,相互间时常发生摩擦与内讧。有一天,郭子兴一个人上街,撞上了冤家,结果被对方绑架后关进了地窖。他的所有亲信、亲属包括两个儿子都被吓坏了,纷纷躲藏起来,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是人们公认的郭子兴心腹,肯定也是被打击的对象。此时,他恰好领兵在外,躲过了此劫。得到消息后,出乎人们意料,朱元璋立即动身,准备返回去营救郭子兴。有人力劝他不要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义凛然:“郭公有大恩于我,现今有难,我若只顾自己不去搭救,还能算个人吗?”结果,他回去后利用那几派之间的矛盾,又打又拉,竟然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派系残杀。朱元璋自己则爬墙上房,身蹈险地,最后纵身跳进地窖,砸烂枷锁,将郭子兴背将上来。在这次危机处理中,朱元璋表现得有勇有谋、有情义有担当,可圈可点。

后来,当郭子兴被其他造反好汉挤兑得很难受、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根据地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甚至将自己已经发展得实力很大的数万人马拱手交给他,然后一如既往地辅佐这位并不成器的末路英雄。幸亏不久后这位郭子兴一病不起,否则,后面的故事极有可能会演变得特别复杂。

朱元璋曾经做过一件事情,酷似当年李世民收服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是一位传奇人物,中国民间神话中百邪不侵的两位门神之一。他曾经是李世民的敌人刘武周手下的一员猛将,归降李世民后很受重用。后来,与他一起投降的其他人反叛李世民。有人认为他也不可靠,劝李世民杀掉他。尉迟恭陷入惶恐不安之中。

这时,李世民把他请到自己的卧室,拿出一笔钱说:

“大丈夫相交以意气相许。如果你不想在这儿干了,这笔钱不多,权当是感谢你过去对我的帮助,咱们今后还是朋友;如果愿意留下来,我决不会做辜负你的事情。”

然后,解下佩剑扔到一边,就和尉迟恭在同一间卧室里呼呼大睡。

从此,尉迟恭死心塌地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并在玄武门事变中下死力帮助李世民,亲手杀掉了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成为凌烟阁上二十四位开国元勋之一。

朱元璋在打败一支曾经背弃他的部队后,俘获了数万名将士。这些人极度不安,害怕遭到报复。朱元璋下令在其中挑选了五百名勇猛壮士,担任自己的宿卫。当晚,星汉灿烂。朱元璋蒙头大睡,原有的警卫全部撤换成这五百人。灯火通明之中,这五百人静听着朱元璋鼾声大起,相当感佩。从此,全军死心塌地地冲锋陷阵,极大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并成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本队伍。

这种榜样性的江湖义气,其心理上的示范作用应该不可小觑。

有一个细节,透露出了许多信息,相当值得注意。

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是当年一起分吃那只小花牛肉的小坏蛋之一。

《明史》记载说,汤和“幼有奇志”,村里的孩子们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时,他总是扮演指挥官的角色。这个情节和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的描述略有出入。在吴晗先生的笔下,相当细致地描写了朱元璋在游戏中扮演皇帝的过程。我们无法知道这种描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想想古代社会足可以灭族的十大恶罪名,当时的成年人是否敢于让孩子们玩这样的游戏很值得怀疑。倒是《明史》中骑马打仗的说法似乎更靠谱一些。

《明史》中说,汤和长大后“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沉敏多智数”。表明此人高大魁梧,换算成今天的尺度,其身高大约在一米九十以上,而且十分洒脱,富有谋略,沉着、敏捷、颇有才智。汤和比朱元璋更早投奔了红巾军,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是汤和写信给朱元璋,劝诱这个游方和尚也来投奔了红巾军。当时,由于战功,汤和已经官居千户,但他对朱元璋却相当恭敬。史书记载说: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信任,从一个马弁迅速崛起为部帅后,军中诸将以同辈视之,没有人肯做小服低,唯独年龄与资历都胜过他的汤和,很是奉命唯谨地遵从他的约束与指挥。这使得朱元璋“甚悦之”,感觉特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