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笑到了最后?!(第2/2页)

朱仝也是如此,据说他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他按理也是宋江的好兄弟啊,难道朝廷瞎眼了吗?

理解朱仝的归宿也好,理解呼延灼的归宿也好,只有一个理由,他们都是朝廷的人,而不是宋江的人。

呼延灼从来没想过要投靠宋江,而朱仝上山后,则看清了宋江的嘴脸,为了给小衙内一个公道,他出卖了宋江。

也许,正是在他们两个的协助下,也可能包括关胜同学,使得配合宋江招安的梁山骨干越来越多。

其中,这些官复原职的人,很可能早就被他们两个策反了,朝廷看他们识时务,所以才放过他们。

柴进同学一看形势不对,辞官不做了,颐养天年。

他不是朝廷旧臣,却是前朝皇帝的嫡系子孙,他活下来,也许更值得玩味。

在清平世界,哪一朝皇帝是子孙,不在优待系列。可见,干什么,只要你做得足够大,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安全指数。

水浒中的好汉,就这样鸟兽散了。

他们所谓的意气,所谓的追求,所谓的武功,都在施耐庵的文字中,化作千古流传的人物,供我们揣摩、学习和理解。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他们每个人都活着,用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故事,演绎同样的规则。

想到这里,我内心总会有一丝痛楚,十年砍柴先生有个口号,告别梁山。

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