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孙中山回粤就任大元帅(第2/2页)

12年2月23日大元帅命令:

“桂军总司令沈鸿英着将所率全部移驻肇庆,所遗北江一带防地,着滇军总司令杨希闵迅即派队接防,西路讨贼军总司令刘震寰所部,着驻石门、东莞、虎门各地;东路讨贼军第四师长石春荣所部移驻罗定等地,此外各部队,就现在地点驻扎,自经此规定后,各部军队非奉本大元帅命令,不得擅自移动,致滋纷扰。”

李烈钧于1月奉命自港回粤后,即转赴潮汕等地收抚陈炯明部洪兆麟、尹骥、李云复诸悍将,打通了闽粤交通。同时收编尹骥、李云复、翁式亮、赖世璜、苏世安五师以待命。

李在汕头有电给孙中山云:

“此间情况日来甚有进步,以师长尹骥、赖世璜为主干,极便运用联络。现计划将全力离开潮梅,而凶寇方面进行详情,确定续报。需用开动作战费数十万元,恳电港沪筹助。”

孙批示云:“筹款不易,港商亦必畏缩,然当尽力去做。沪上潮商或有望,着潮汕各官联名发电来潮州会馆,请各潮商协力。”

3月17日任命李烈钧为闽赣边防督办,令与许崇智调防。李奉到命令即率部赴闽,以潮梅交许崇智接防。这时厦门闽军总司令臧致平颇持两端,李烈钧晓以大义,片言折服,臧遂以礼相待,并时加接济。

大本营成立后,孙中山首先致力于裁兵工作。先调查各军实数,限于3月20日前,将该军营数和驻扎地点,造具军官姓名、履历及兵士名册,呈报大元帅府,由大元帅派员分赴各军驻在地,逐一点验,倘有虚额不准再招,而老弱无枪支者,则一律裁汰。

3月20日孙中山发表“裁兵之重要与处置方法。”

孙此番回粤,对内布置情形已如前述,对外方面则力求西南各省步调一致,几经磋商,乃与唐继尧、刘成勋、熊成武、赵恒惕、谭延闿、刘显世等西南领袖联名通电,宣告对西南时局之意见,内称:

“我西南各省,决以推诚相见,共议图存,弃前事之小嫌,开新元之结合。分灾恤患,载之简书,外间内谗,一切勿受。兵为防守,不为争夺,虽折冲疆场,为义兴师,而终不背和平主旨。其他各省有被直系蹂躏,颇同心敌忾者,文等为之敬执鞭弭,所不辞也。”

3月22日任命赵士北为大理院长。26日派谢持为全权代表,执行中国国民党本部党务事宜。28日沈鸿英电称遵照大元帅命令,移防西江,设司令部于肇庆。29日任命杨希闵为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中央直辖西路讨贼军总司令。

4月3日把陆海军大元帅府由农林试验场迁至水泥厂。

蒋中正被任为大本营参谋长,时在上海,曾电许崇智,主张先破沈鸿英以防其引北军入粤。果然沈鸿英以移防西江为名,将所部集中新街、韶关等处,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欲与北京勾结,遂其督粤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