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东征(第2/4页)

几天后,路易也病了。没过多久情况就变得很明显:他再无可能痊愈了。8月24日,他强打精神,要求穿上悔罪者的白色长袍,卧于灰烬之中。是夜,他陷入了致命的高烧状态,并在第二天清晨永远合上了双眼。“耶路撒冷!”是他弥留时说的最后一个词。路易在突尼斯总共只待了35天。

在那天下午抵达的查理发现哥哥已死,军队一片混乱。于是他做了最合理的决定,及时止损,与埃米尔展开了会谈,并以他惯有的风格订立了一份绝佳的和约。以十字军撤退为条件,查理从突尼斯的埃米尔那里敲诈了一大笔钱,西西里王国还获得了贸易上的诸多特权。

得知和约细节的士兵们非常愤怒。查理没有参加任何战斗,却像秃鹫一样抢走了胜利果实。军队里可能没多少人有路易九世那样坚定的决心,但他们同样关注十字军国家的安危。已故的国王深受爱戴——死后没到30年,他就被封为圣徒——而查理为了金钱,背叛了路易的崇高理想,令人难以接受。

更令人愤怒的是,如果查理可以再等几周,十字军最初的目标或许依然能够实现很大一部分。在查理签订和约之后不久,英格兰王储“长腿爱德华”就率领一小支军队抵达了突尼斯。这位将来有着“苏格兰人之锤”称号的残酷王子是一名优秀的战士。即使法国军队的实力有所削弱,在爱德华的带领下也可能取得更多战果。然而此刻,他们在突尼斯已经没什么可以做的了。

爱德华没有立刻返回英格兰,而是乘船去了阿卡,想看看还能为十字军国家做些什么。他发现耶路撒冷王国已经危在旦夕。拜巴尔一得知东征的目标是突尼斯而不是埃及,就对十字军国家展开了新一轮进攻。当年3月,他夺取了医院骑士团的叙利亚武士堡(Krak des Chevaliers)。这座堡垒号称“卡在穆斯林喉咙中的骨头”,其坚固程度在中世纪恐怕罕有对手。近两个世纪的无数次宗教战争中,它始终屹立不倒。

十字军国家的某位国王曾在13世纪初表示,叙利亚武士堡是基督徒存活于黎凡特地区的“关键”。它的陷落被双方视为终局的开始。爱德华立刻意识到只有大规模的东征才有机会力挽狂澜,但他还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王子带来的士兵数还不足一千,不可能与拜巴尔正面交锋,于是他煽动蒙古人加剧了对叙利亚的劫掠。

策略很成功,拜巴尔不得不腾出手来防备,并与基督徒签订了10年的和约。此举解决不了十字军国家面临的危险,但至少起到了续命的作用。在那些毫无希望的日子里,这样一份出乎意料的和约也被视为一场伟大的胜利。带着自己的300名骑士,爱德华返回了英格兰,发现父亲已经逝世,自己成了国王。

随着爱德华的离开,十字军的时代也接近了尾声。人们感觉十字军国家的陷落已是板上钉钉,再也没有了施以援手的热情。路易九世的东征是筹备最周密、资金最充裕的两次。作为领导者,他经验丰富、勇猛善战、侠肝义胆,全心全意为了解放耶路撒冷而奋斗。即使如此,两次东征却都遭遇了耻辱的失败。如果连圣路易都不能成功,其他人还有什么希望?

路易极度的虔诚掩盖了东征精神多年来的衰退。人们已经疲惫了。在8次主要的东征之外,还有无数次针对西班牙、波罗的海和法国异教徒的小规模东征。162随着东征的政治意味逐渐加深,各国越来越难在其理念上达成共识。威尼斯劫持了一次东征,腓特烈二世也是如此,安茹的查理则利用东征为自己的西西里谋取了利益。教皇也逐渐倾向于号召东征来打击政敌,这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总之,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已经注定。教皇最后试图劝说安茹的查理购买耶路撒冷的王位,希望他能因此提供援助。然而查理连自己现有的领地都管不好。他把西西里看作提供资金支持其他军事行动的私有财产,以至于当地居民终于忍无可忍。1282年,被称为“西西里晚祷”(Sicilian Vespers)的起义爆发,把查理驱逐出岛,他的宏伟规划也全都化为泡沫。为了镇压起义,查理还把之前派驻阿卡的守军全部调回,这一徒劳的挣扎进一步削弱了十字军国家的战斗力。

终结十字军王国的不是可怕的拜巴尔,这可能是其在最后的日子里唯一的宽慰。这位马穆鲁克苏丹死于1277年,据说是无意之中喝了他给其他人准备的毒药。绝望的基督徒签下了一系列和平条约,但此时,自信的穆斯林已无意遵守协定。双方签约一年后,的黎波里和一系列沿海城镇就遭到了残酷的洗劫。

1291年,伊斯兰教的大军包围了阿卡。双方都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此时,十字军国家的所有人才真正团结在了一起。三大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没有退缩,也头一次没有了争吵。尽管人数上处于1∶7的巨大劣势,他们还是坚守了一个多月。直到5月18日,穆斯林终于在城墙上破开了一个洞,杀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