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儿童十字军(第2/5页)

没过多久,欧洲的贵族就有了反应。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和其他一些小贵族纷纷答应参加十字军。不过这些领导人的风头很快就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宣誓解放耶路撒冷的惊人消息盖过了。

没有人可以和腓特烈二世相提并论。他拥有母亲的诺曼血统,是财力雄厚的西西里王国的后裔,也拥有父亲的德意志血统,是不断扩张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腓特烈执掌两大国家,控制了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而真正让他决定东征的是自己旺盛的好奇心。

腓特烈对物质世界有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他热爱收集动物,那些来自遥远地区的生灵尤其得他欢心。在他统治的末年,西西里的皇宫仿佛成了动物展览馆,大象、河马、猎豹、黑豹和熊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开罗苏丹送来的凤头鹦鹉,以及来自格陵兰的北极猎鹰。他以科学的眼光研究一切,系统地分析这些动物的饮食和习性,甚至还撰写了几篇关于猎鹰驯养的论文,在其中对它们的迁徙模式、筑巢习惯和日常行为做了详细分类。

这种好奇心延伸到了人类的身上。为了研究肠和胃的功能,腓特烈解剖过多具尸体。按照当时一名修道士的说法,他还在宴会之后剖开过两名男子的腹腔,只为进一步探索运动和休息哪种状态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食物。也许他最著名的试验是那个有关语言学的研究。为了揭示人的天然语言为何,他让两个女佣在完全安静的情况下养育两个婴儿,看婴儿会自己开口说什么。他猜测的答案是希伯来语,因为那是创世之初的语言,但很遗憾两个孩子都在试验完成之前死去了。

腓特烈还会邀请各国学者来宫廷讲课。算术、几何与代数方面的专家都为他撰写过著作。这不是单纯的讨好。因为腓特烈与当时的所有人都有一些不同,如果他的研究结果与过去学术权威的结论相抵触,那他会立刻提出质疑。对一个连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都敢批判的人,阿谀奉承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些献给排特烈的专著是为了得到腓特烈的赞助。他还试图打造一个国际学者交流会。从很多方面来说,他都是一名具有浓厚文艺复兴风格的君王,尽管此时距离文艺复兴时期还有两个世纪。

如果腓特烈生活在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和达·芬奇(da Vinci)的时代,就不会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了。他精通自己广袤领土上的国民所使用的6种主要语言,还是个颇具成就的诗人,其作品在现代意大利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天赋异禀的政治家和开明的统治者,他创建了西欧最早的大学,禁止了严刑拷打的审讯,因为它违背了理性原则。

腓特烈设立了一所医学院来培养执业医师,并私人捐赠了许多珍贵的藏书作为课本,希望学生可以“从古井中汲出新水”。他愿意自费资助那些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还派遣了帝国护卫当作他们游学时的保镖。这些学生旅途的额外费用也可以获得贴息贷款的支持。

腓特烈在管理两个国家的同时,还抽空撰写了几部医学专著,教导兽医如何合适地照看马匹,旁听了当时最富盛名的学者讲座,甚至成了一名执业医师。他的宫廷成了欧洲知识分子的聚集中心,他亲自设计的宫殿则充满了拜占庭、北非等世界各地的艺术元素。人们尊称他为Stupor Mundi,意为“世界奇迹”。

因此,当腓特烈在美因茨的一场仪式上发表感人肺腑的宣言,宣布自己要参加东征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他的加入必将带动神圣罗马帝国的许多上层贵族,从而极大地增强这批十字军的实力。

讽刺的是,对这个消息最不兴奋的人是英诺森三世。他出于政治原因,非常不希望腓特烈二世加入东征。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了罗马以北的地区,而西西里王国则位于罗马南边。以往的教皇都会利用西西里王国来对付咄咄逼人的神圣罗马皇帝,但现在却不可能了。腓特烈既是皇帝,又是西西里国王,他的势力完全包围了罗马,成了教皇的梦魇。

正因如此,英诺森之前用尽一切办法,想要阻止腓特烈同时继承两个国家。他对西西里无计可施,因为腓特烈在两岁的时候就加冕了,王国也没有其他合适的候选人。但神圣罗马帝国则不一样。英诺森三世当时支持了一个名为不伦瑞克的奥托(Otto of Brunswick)的候选人,并在1209年为他加冕。

后来的内战不可避免,不过到1215年时情况已经很明显,奥托认输只是时间问题。腓特烈二世宣布参加东征,既是对罗马伸出的橄榄枝,也隐含了威胁的意味。实际上,他对基督教不怎么关心,对东征则更不感兴趣。他私下里把基督徒称作污染耶路撒冷的“猪猡”,还一口气抨击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据说他曾表示,所谓先知都是愚弄人性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