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

巴西尔二世身后留下的拜占庭可谓无限辉煌,帝国疆土西起多瑙河,东至幼发拉底河,没有任何一个西欧或中东的国家可与之相比,帝国通行的金币诺米斯马同时也是贸易活动中所流通的标准货币,已经流通了数世纪之久,伊斯兰敌人对帝国的威势闻风丧胆。欧洲的基督教力量寻找到了最为强大的保护者,不止一位德意志皇帝来到帝国边境所至之地南意大利,在此寻求庇护,巩固自己的头衔。128那些从西欧旅行来到帝国市场或城市中的人发现了与他们所生活的城市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世纪的欧洲深陷封建主义的泥潭,大部分人都在贫困的枷锁中挣扎,不得脱身。农民毕生都在并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用来“治愈”疾病的药品通常与疾病同样致命。穷人以极为粗糙的食物勉强充饥,包括黑面包和奶酪,活到35岁已经堪称长寿。不同城市间的交流十分迟滞,旅途充满危险,读书写字也仅仅是权贵的特权。教会能够提供一部分教育机会,但寻找一位能够识文断字的神职人员也十分困难。

在东方,情况则正好相反,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人口呈爆发之势迅速增长,饥荒似乎已经永远成为历史。人们为了四处可见的财富机遇而欣喜若狂,街上随处可见有人乘轿而行,到处都是人们所捐赠的华丽公共建筑,时而有人在公共大道上热火朝天地进行马球游戏。空气中好似充满了自信昂扬的气氛,这种氛围四处传播。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和罗斯人为帝国的文化带来了多样性,使其更加丰富多彩,然而整个社会及教会从未达成统一的关系。曾经让教会最为困扰的异端邪说——偶像破坏主义已经沉寂了近两个世纪,教会和国家此时正应该发挥团结一致的精神。教育再一次成了具有野心的年轻人提升社会地位的手段,大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成为帝国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一直以来,拜占庭对于古代世界的异教经典都抱有一种谨慎的崇敬态度,但随着异教崇拜消亡日久,再也无法构成任何威胁,社会上再次兴起了对于世俗典籍的推崇。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在帝国上下全面复兴,学者们也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古代世界的学术风格。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复制本开始得到极高的评价,神职人员和世俗之人竞相开始复制那些辉煌灿烂的历史巨著。这也是整个帝国所能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最为珍贵的宝藏之一。自从纸莎草的原产地埃及脱离了帝国的掌控,那些支离破碎的古代手稿便被誊抄在更加坚固耐用且方便的羊皮纸上。这种转变确保了这些古代文献得以流传下来。尽管随着帝国崩溃而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大部分得以流传至今的希腊古典文献都得益于这个时期的拜占庭复制本。

自然,历任皇帝也有权使用那些无与伦比的帝国图书馆,但如今他们开始将提升帝国的学院教育水准作为自己的使命之一。到了巴西尔二世去世的时代,君士坦丁堡成为杰出诗人、法官、历史学家的摇篮——文人墨客众星云集的风云之地,直到文艺复兴迈入尾声,始终与西方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遗憾的是,巴西尔二世并未留下任何具备资格的人来继承如此绚烂的遗产,然而对于整个拜占庭帝国而言,不幸的是文化上的繁荣曾经为帝国带来如此辉煌、智慧的人才群体,但也同样使它的帝国朝廷陷入了自大和孤立的泥潭,这些人认为自己能力卓越,比帝国上下任何人都更有资格统治国家。巴西尔的逝世不幸让权力落入了这些人手中,他们蓄谋选择那些为人软弱、缺乏气概的人当皇帝,相比全心全意增强国家实力,这些人显然更在意自己手中攫取的权力。足够讽刺的是,通过目光短浅的手段,选择平庸之人继承皇位,这一切最终导致权力阶级自食其果。繁重的赋税再一次对穷人造成了沉重的压迫,却丝毫无法动摇富人的地位,马其顿王朝的土地法遭到摒弃,农民阶级不得不仰仗掠夺成性的权贵度日。富人阶级十分迅速地占据了规模巨大的土地,将其划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他们与朝廷的权力阶级勾结,保证自己可以逃避税务负担。那些愚蠢的皇帝面对权力日益膨胀、独自为政的贵族统治,如今陷入资金严重短缺的境地,而帝国金币的贬值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帝国近700年来始终极力避免的问题。货币的价值日益下挫,导致通货膨胀逐渐失控,拜占庭的声望也随着各国商人逐渐放弃使用这种低价值货币而一落千丈。

小农阶级显然遭受了灭顶之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会沦落为农奴。因为那些在军队退役的老兵逐渐无力耕种,整个农民-士兵的体系濒临崩溃。129拜占庭军队如今实力被严重削弱,被迫依靠外来雇佣兵,重要的军事命令通常受到错误的政治任命影响。外国的战争和政治混乱正如一记重锤,让摇摇欲坠的帝国陷入更深的危机,帝国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同时遭遇了十分沉重的打击。在短短50年的时间内,帝国接连遭受了两个十分沉重的悲剧打击,国力严重衰弱,根基也逐渐动摇。虽然帝国此后又延续了四个世纪之久,然而再也未能从这两次接踵而至的灾难性打击中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