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第3/7页)

交战双方严阵以待,在毒辣的北非烈日下汗流浃背,数量上占据极大优势,也更加训练有素的拜占庭军队开始逐步迫使汪达尔人后撤。盖利默奋力向前,打算鼓舞士气,但当他的兄弟在残酷的战争中死在他的面前时,历史又一次重演了。盖利默被悲痛所击倒,因此大军停滞不前,他的军队之前已经濒临破碎,如今完全溃不成军,被拜占庭军打得落花流水。汪达尔人此时一心只想着逃跑,疯狂地手脚并用开辟出道路,从战场的混乱中逃离,离开这尘土飞扬的非洲平原,躲进远处的群山之中。在这场战役中,汪达尔一方损失了数千人,战场的土地浸透了蛮族的鲜血,直到贝利萨留感到疲倦,下令停止追击为止。

这场胜利使汪达尔王国元气大伤,事实上此后他们几乎从历史中彻底消失了。盖利默侥幸逃命,隐匿在群山之间继续抗敌,但此时冬天已经结束,他意识到自己的全部努力注定付诸流水,因此最终选择了投降。贝利萨留进入熙熙攘攘的希波城,发现这里囤积着盖利默的大量财宝,以及抢劫来的罗马珍宝。几个月之内,撒丁岛、科西嘉岛和直布罗陀相继被攻陷,贝利萨留取得了彻底的伟大胜利。汪达尔王国在短短一年有余的时间内便在全世界的注目之下彻底灭亡。拜占庭重新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

贝利萨留派一名部下留在此地接手余下的收尾平定工作,之后开始收集战利品及最重要的俘虏,起航回到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兴高采烈地迎接了他的将军。完美的北非收复战役证明了他复兴帝国的可能性。现在一切怀疑论者都被证明犯下了错误,帝国和皇帝本人声望都日渐高涨。查士丁尼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感谢之情,依照自己的行事风格,他为贝利萨留准备了数额巨大的奖赏,然后宣布赐予贝利萨留 “常胜将军”的名号。

没有任何一位罗马将领得到过这样的荣耀,而自从公元前19年以来,也没有皇室家族以外的人能够因胜利而获得奖赏。然而,对查士丁尼而言,如同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这不过是再次宣告,历史终将证明他的统治能让罗马帝国的昔日辉煌重现。

将军穿过欢呼的人群,来到竞技场,他的脸色因为兴奋而涨红,灿烂的阳光在他的盔甲上闪烁。按照传统,在他的一侧伫立着一名奴隶,手中高高举着一顶金色花冠,在他的耳边低语:“记住,你只是一介凡人。” 54汪达尔王国王族徽章被人高高举起,悬在空中,盖利默本人和全部家族成员,以及他手下所有英勇的汪达尔勇士都成为俘虏,排着队前行。在他们后面是一列好似没有尽头的辎重车,运载着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纯金的王座、珠宝装饰的战车、提图斯在公元71年从耶路撒冷带来的银烛台,以及所有汪达尔人曾经从罗马劫掠来的奇珍异宝。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入竞技场,发现帝国的全体人民都围拢在此处,在他们之上是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他们坐在专属于皇家的位置上。当盖利默被扯掉王袍,被迫在皇帝面前双膝下跪时,周围的喧哗声瞬间变成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匍匐在自己的荣耀堆积成的废墟之上,这位落难的国王听到一阵低语在吟诵传道书中的诗篇,“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正当贝利萨留停留在君士坦丁堡,享受着他的战功带来的奖赏时,皇帝心中又开始萌生新的计划。查士丁尼认为,如今正是打响收复意大利战役的时刻,这场战争比征服北非更为关键,并且事不宜迟。皇帝命令舰队立刻开始准备,贝利萨留率领7500人来到了西西里,同时另一位将军率领主力部队穿过达尔马提亚,进军意大利北部。

这次入侵的时机可谓十分完美。哥特人在意大利普通民众中口碑并不差,但影响他们支持对方的主要矛盾来源于宗教。55教会一直以来都是传播罗马文化和公民价值观的渠道,神职人员仍然穿着他们的罗马贵族式长袍(现在这种长袍被称为法衣),即使他们的教众已经习惯了蛮族的服饰——这也造成了文明民族与野蛮民族间的巨大鸿沟。因为与属地人民的和谐关系,哥特人依然是阿里乌派信徒,但这一宗派从未得到真正彻底的承认。

现在夺取意大利的时机无疑已经成熟,但贝利萨留的当务之急是征服西西里岛。在这次战役中,他依然展现出了自己的一贯风范,率军横扫整个岛屿,少数哥特人守卫的巴勒莫很快被攻陷,贝利萨留将他的船队开到城墙下,命令士兵爬上防卫墙,占据了有利地形。西西里的突然陷落使东哥特国王狄奥达哈德大惊失色。当一位帝国使臣来到面前时,国王惊恐不已,当场便同意将意大利双手奉还。此时,似乎帝国古老的心脏地带重新回到了拜占庭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