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风歌(三十九)死因之辨(第4/5页)

第四个有代表性的说法说韩信之死什么原因呢?就一个原因,功高震主,功劳太大了,你这个功劳大得让刘邦已经觉得无法驾驭你了,他非杀你不可。功高震主是不是韩信杀身之祸的重要原因呢?我觉得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可以分析,并不是所有功高的人都会死,比如说张良,张良的功劳非常大,但是张良在刘邦眼里一直受到刘邦器重,刘邦对张良一直称子房,称他的字,从来不叫他的名,而且张良从来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更没有说刘邦动了杀心,没有,连防范之心都没有,为什么?两个理由,第一,张良无权,韩信有兵权,萧何有政权,张良有什么权?张良的权力就动动嘴皮子,出个好主意,就这么大权力,动动嘴皮子用得着防范吗?不需要。另外从主观上看张良很聪明,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外,刘邦一入关一做皇帝,他就说我要学那个赤松子,我要去学仙人练那个辟谷功,练一种气功,不吃饭还能长生,天天就练功,人家不管那么多事,所以张良自始至终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

萧何就不同了,萧何两次受到猜忌,但是萧何有一个特点,萧何的人缘特别好,他手下有一批人,这些人都很有智谋,当萧何没有发现刘邦对他猜忌的时候,他手下的人给他提了个醒,皇上猜忌你了,所以经过手下高人指路,萧何明白了官场上有潜规则,所以萧何采取了三条非常有效的措施,第一,让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兄弟全部参军,做人质,你该放心了吧?我把我儿子放到你的大营中间去当兵,你放心不放心?我儿子在你那儿做人质呢。第二,以家财佐军资,把自己家里的财产分出来一半,捐给国家做军饷,第三,自毁英名,自己朝自己头上泼脏水,泼得污秽不堪的,让大家一看萧何臭烘烘的,萧何很贪婪,到处是抢夺老百姓的土地,把自己的名声自己把自己搞臭,所以刘邦对萧何放心了。所以功高震主不一定必死,就看你能不能凭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和皇帝来周旋。

那么韩信呢?韩信却恰恰是精于战场暗于官场,战场上韩信指挥千军万马胸有成竹,但是到了官场上韩信是方寸大乱。我举一个例子,当第一次刘邦接到密报说韩信谋反的时候,刘邦是伪游云梦到了陈郡,要求韩信来见他,韩信这时候怎么办呢?韩信是三种反应,第一,韩信是方寸大乱,马上要造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反,第二点又想到“自度无罪”,我没有错啊,我反什么呢?最后杀了朋友钟离眜,带着朋友的人头卖友求荣。你看韩信这三招,一个想反,一个又觉得自己没有罪,最后是卖友求荣,三招全用上了,人家刘邦到那儿给他抓起来了。这个韩信在官场上,韩信遇到政治斗争的时候那个无能,和他在战场上他那个英明完全不一样,是两个人。

画外音:

王立群先生认为,韩信被杀也许并不是哪一件具体事情造成的,在帝王政治统治高于一切的背景下,他立下的盖世奇功,他桀骜不驯的性格都有可能是被杀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要归结于他在政治上的稚嫩,那么在王立群先生看来,韩信在政治上暴露出来的弱点主要有哪些呢?

王立群:

韩信有四个不懂,第一,他不懂开国之君和功臣的关系,往往打天下情同手足,共天下视为心患,这他不懂,这第一个不懂;第二个不懂,他不懂得谋反不一定要有谋反的证据,只要有谋反的能力就可以认定谋反,韩信第二个不懂;第三个不懂,他不知道皇帝杀功臣不关系到个人恩怨,关系到江山的存亡,他不懂这个;第四个他不懂,冒犯君王是为臣大忌,韩信多次冒犯刘邦啊,甚至于被刘邦抓起来他还冒犯刘邦啊,刘邦把他抓起来以后,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次很亲密的谈话,刘邦就问韩信说您是领兵打仗的人啊,很会打仗,那么你看看我刘邦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了一句话,陛下不过能将10万,过了10万对不起,您带不了。那刘邦听了这个话,刘邦是笑着再问韩信,那你能带多少兵啊?韩信说了一句千古名言:“臣多多而益善耳”,这就留下来一个成语叫“多多益善”,臣多多而益善,就是韩信将兵越多越好,别说10万,百万之众我都能指挥得了,您只能带10万。你说这话刘邦听了高兴吗?肯定不高兴啊,所以刘邦反过来就问他,你既然多多益善,你怎么被我抓住了呢?韩信没法答了。所以韩信说了一句恭维刘邦的话,这个话虽然说了,但是我估计刘邦也不高兴,怎么说的呢?他这样讲的,他说您善于将将,我呢善于将兵,所以我被你所抓,就是你善于统帅将领,我善于统帅士兵,我是个统兵的人,你是个带将的人,所以你比我还高明一点,所以你抓了我。我估计这些地方都是冒犯龙颜之语啊,作为一个臣子这个话不能这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