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风歌(二十)一升一降(第2/4页)

王立群:

灭了臧荼的叛乱以后,刘邦就下令给所有的诸侯大臣,说大家商量商量,选一个有功的人当燕王,但是据《史记》的记载,大臣们心里都清楚刘邦想封卢绾做燕王,大臣们心里都明白,但是刘邦又不说,叫大臣们选,你想想这些大臣们选谁啊,选卢绾,大家都选卢绾,都知道刘邦想让卢绾做燕王,那么卢绾跟刘邦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讲过张良和刘邦的关系,讲过萧何跟刘邦的关系,萧何刘邦关系讲的时候,说萧何跟刘邦有三个“老”,老乡、老同事、老战友。那卢绾呢?卢绾跟刘邦有六层关系,第一街坊,他俩不但是老乡,不但是沛县丰邑人,而且他两个史书记载叫“同里”,里外的里,里就是街道,他俩住同一条街,这叫什么?街坊。第二世交,就是卢绾的父亲跟刘邦的父亲是好朋友,世交。第三同日出生,他俩奇怪,一个刘家,一个卢家,这两个人同一天出生,这是第三层。第四同学,年龄一大他们一块儿上学。第五好同学,上学以后他俩关系特别好。第六患难之交,因为刘邦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没当亭长之前多次犯法,每一次犯法,他都要逃难,谁跟着他一块儿呢?就是这个卢绾,一直跟着刘邦。所以他俩按我们今天说法叫同过学、下过乡、扛过枪、铁哥们儿,是这样这么好的一个关系。所以刘邦一起兵,卢绾就跟着他,而且卢绾有一个特殊条件,因为他俩的关系这么特殊,卢绾可以自由地出入刘邦的卧室,跟刘邦最亲密的萧何、曹参,只能有事的时候到刘邦的房间去,卢绾是有事没事掀开门帘就进,推门就进,所以刘邦早就想让卢绾做王了,没机会,刚好这燕王闹事,给燕王一灭,这机会不来了吗,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刘邦人家的话可说得很巧妙啊,请各位推举一个功劳最大的人,你看他这话说的什么?按功劳大小来推选,我可没让你们按照关系的远近亲疏来推选,按功劳大小,所以大臣们都说(卢绾)功劳大,我把《史记》、《汉书》翻了个遍,看看卢绾到底什么功,就查到卢绾干的一件事,项羽自杀了,有一个诸侯王就是临江王共敖的儿子,因为共敖原来是楚怀王的柱国,他因为有功被封为临江王,共敖死了以后他儿子接了班。

项羽自杀以后,这个人死活不投降刘邦,因为他爹是项羽封的,他是继承他爹的王位,不投降,然后刘邦就派卢绾带着军队把共敖的王城给包围起来,围了几个月,投降了,没打,投降了。投降以后,押到京城杀了,这就是我在历史史书中间查到的卢绾立的最大的一件功,其它没见,这就是西汉初年的一件大事,卢绾封王,那么这件事非常不得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事,我们这一集为什么把卢绾封王这件事单独抽出来说呢?因为这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变化,刘邦开始封王的时候,他有一个标准就是功劳,叫因功而封,而卢绾不是因为功劳,卢绾是因为跟刘邦的关系特别铁、特别近,是亲,这叫因亲而封,卢绾封王意味着刘邦的诸侯王的封王政策,由因功而封到因亲而封,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如果是因功而封那叫公天下,要亲而封那叫家天下,你想想如果因亲而封,这卢绾他俩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叫发小,关系很铁,你别忘了,还有比发小更亲的,那是谁啊?是刘邦的儿,刘邦的侄儿,那些人比发小孩要亲,那是不是说卢绾就开了个头,以后再封就不是那些有功的大臣了,谁和他亲他封谁,那么这一个天下岂不是正在向那个专制独裁的“家天下”过渡吗?这卢绾封王绝不是个小事。

画外音:

汉初的政权并不太平,刘邦刚处理完诸侯王叛乱事件不久,又有一封密信告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谋反,这犹如一颗炸雷让刘邦慌了手脚,韩信非同一般人,他一旦谋反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关键时刻谁能为刘邦送上锦囊妙计呢?

王立群:

卢绾封王是在汉五年的年底,到汉六年的年初,刘邦突然间得到一个消息,有人给他上了一封奏章说韩信谋反,上书这个人是谁?司马迁没写,有什么证据?没有写,从哪儿得到了韩信要谋反的消息?没有写,一问三不知。就是来了这封莫名其妙的上告信,这封上告信说楚王韩信谋反,这里边所有的东西都是虚的,唯独刘邦处理这个事是实的,刘邦立即召开御前会议认真讨论这个事,首先询问他身边的那些大将怎么办,这些大将们说的话非常怪,两句话:“亟发兵,坑竖子耳!”什么意思啊?赶快发兵把这小子给灭了,就这么两句话,其实这些将军们最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韩信谋反有什么证据?没有任何人问证据,大家的表态非常明显,立即发兵灭了这个家伙,叫“亟发兵,坑竖子耳!”称韩信为竖子,就是家伙,灭了这个家伙,这两句话很奇怪,这两句话充满了对韩信的仇恨,所以从这两句话中间我们可以看出来至少有两种可能。第一,就是高祖刘邦身边的将领,这些将军们都非常恨韩信。第二种可能是高祖刘邦身边的将军们都知道刘邦非常嫉恨韩信。否则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亟发兵,坑竖子耳!”所以从这个话,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无论是他们恨或者他们知道刘邦恨,他们按照刘邦的意思来说,都是表达了人性最丑恶、最阴暗的一面,当然将军们说完,刘邦一点高兴劲儿没有,《史记》的记载是:“高帝默然”。不吭了,转过头来,他问陈平,他问这个人也很有意思,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一个张良,一个陈平,张良是个智多星,陈平是个阴谋家,陈平一生出的计都是损招,最损的那招,他问陈平,陈平不回答,陈平反过来问说将军们什么意见啊?刘邦就把将军们的意见,“亟发兵,坑竖子耳!”告诉陈平,陈平现在有底了,知道将军们的意见了,然后陈平一口气问了刘邦四个问题,写信,有人写信告韩信谋反这件事,有没有其他人知道?这是第一问。第二问有人写信告韩信谋反,韩信知道不知道?这是第二问。第三问你考虑一下,你手下的军队比得过人家韩信的军队比不过?第四问,你再想想你手下这些将军哪一个打仗能打得过韩信,陈平一口气,问了刘邦四个问题。刘邦对这四个问题都给了否定性的回答,第一,人家告状这个事没人知道。第二,韩信也不知道。第三,我的军队不如韩信。第四,我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赶得上韩信。陈平问了四问,刘邦来了四个否定性的答案,这都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