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风歌(七)屈就汉王(第4/4页)

停了几天,萧何回来了,萧何一回来,刘邦一看见萧何是破口大骂,骂完了就问他,你为什么逃?萧何说我没逃,刘邦气就更足了,你没逃怎么不辞而别,几天都不在家?我追人了,你追谁了?我追韩信了。刘邦又是一顿臭骂,你谁都不追,跑了那么多将领你都不追,就这么一个韩信你去追,我不信。萧何说,其他的将领不值得追,因为其他将领好找,只有这个韩信是国士无双,国士是一国中间最优秀的人,无双是找不到第二个,整个你这个营中找不到第二个像韩信这样的人,所以我去追他。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汉王:“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这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想争天下的话,离开韩信你没有第二个可以帮你商量事的人,只有韩信能帮你,你要是甘心只做一个汉王,你一辈子用不着韩信。你如果想夺得天下,只有韩信能帮你。刘邦听完,那我肯定不愿意在这个地方穷山恶水这个地方待一辈子。那萧何说,既然如此的话你得用他,你要不用他,他还得逃。刘邦被萧何说的没有办法,结果刘邦说了一句狠话:“吾为公以为将”。我为了你任命他做个将军,就是我看在你的面子给他授一个将军衔。萧何说,你这样给他授个将军衔,他还要跑,这下刘邦傻了,他还要跑,我给他大将军。一说大将军萧何笑了,萧何说:“幸甚。”你要给他大将军,那是汉王之大幸。只能给大将军,大将军是轻易不给人的。刘邦说叫他来,马上封他,萧何说,这就是韩信要跑的原因,你封个大将军就像哄小孩一样,召他过来就给了,这不行,封大将军第一要选个黄道吉日,第二你要斋戒沐浴,第三你要筑坛拜将,第四你要有一番隆重的仪式,哪儿能随便把人叫过来洗着脚就封了?那不可能,那不就是儿戏吗?这一说,刘邦说行。这话就放出来了,赶快修高台要拜将,拜大将军。刘邦军营中间所有的将领都觉得自己这回有戏了,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跟着刘邦都是老部下了,有从丰县跟刘邦的,有从沛县跟刘邦的,有在西行途中跟刘邦的,有在关中跟刘邦的,都跟着刘邦打了多年仗了,刘邦这回要拜大将军,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等到那一天一宣布是韩信,全傻了,大家感到很惊讶,怎么会是他呢?只有韩信在刘邦的军营中间是个新兵,才来没有多少天啊。

到了登坛拜将那一天,举行完隆重的典礼,刘邦把韩信请到上座坐下来,然后就问他,丞相说你有锦囊妙计,你能不能给我说说你说到底有什么妙计?韩信说这样吧,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汉王你要争天下,你和谁争啊?你是不是和项羽争啊?刘邦说是啊。第二你估计一下,你的那个勇猛和项羽的勇猛相比,你觉得怎么样?这一问,刘邦愣了半天,最后说那我不如项羽。因为这个时候刘邦多大了呢?这时刘邦51岁,项羽这时候多大了?项羽这个时候27岁,而且项羽的武力那也不是刘邦能够比的。我们知道项羽从小就是力能扛鼎,刘邦没有这样子,他俩要是真是一对一的交手,我估计50多岁的老先生跟那27岁的小伙子,明着就不说了吧,肯定打不过他。所以韩信说了,我先问你这两个问题,但是我在项羽手下干过,我知道项羽有三大弱点,第一,匹夫之勇,这个人大吼一声,能够让上千的人吓得当场瘫倒在地,但是他不会用将,这叫匹夫之勇。第二,妇人之仁,他看见受伤的士兵,项羽就流泪,他甚至可以跟士兵分着吃饭,但是他舍不得给有功的人封赏,所以是妇人之仁。第三,失去民心,他为人残暴,他失去民心,所以他有三大弱点。那么你应当怎么做呢?我给你三条建议,第一,以仁义昭示天下,你用你的仁意来和项羽的残暴来做对比。以诚意封赏功臣,把城封给功臣。以老兵表率士兵,你从沛县来的老兵作为今天新兵的表率。你要能做到这三点,你就可以平定三秦之地。而且现在的老百姓都知道,你应该做关中王你最后没有做,这叫汉王失职,所以你杀回关中是很容易的。听了韩信这番话刘邦是十分高兴,因为刘邦在鸿门宴之后,受了一连串的挫折,在这个挫折之中,他遇到了这个时候的军事奇才韩信,非常高兴。韩信就建议他先杀回关中,再以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可以说韩信和刘邦的这番对话,我们把它做为汉中对策,这个汉中对策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因为汉中对策有两点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它揭示了刘邦是由弱转强,项羽是由强转弱的这么一个发展前景,这是从战略高度来提的。再一个,提出来先夺关中再取天下这样一个总体的战略,这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刘邦以此定三秦的一个总策略。所以说刘邦虽然是屈封为汉王了,但是在屈封为汉王期间,他最得意的一笔就是得到军事奇才韩信。那么得到军事奇才韩信以后,刘邦能不能杀回关中呢?请看下集,还定三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