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悍将叛楚 屏障丟失

刘邦诱降黥布

刘邦在彭城吃了大亏,但是,在从彭城向荥阳败退的途中,他还做了一件对整个战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诱降黯布。

黥布是项羽手下的第一悼将,作战十分勇猛,非常能打。巨鹿之战中第一个被派过河与秦军作战的是他,打入刘邦重兵防守的函谷关的也是他。项羽分封十八诸侯王,项羽部下受封的唯黥布一人(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但是,项羽到齐地平叛时向黯布征兵,黥布没有亲自来,只派了手下人带四千士兵参战;项羽反攻彭城,黥布也没有参加彭城之战。黥布受封之后,对项羽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因此,项羽与黥布之间产生了隔阂。可是,项羽考虑到当时北有齐、赵之忧,西有刘邦之患,唯独南方的黥布还可共事(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而且,项羽又非常看重黥布的才华,还打算利用黥布的军事才能,因此,便没有兴师问罪(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只是多次派人去斥责黥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但项羽的斥责还是让黯布感到非常害怕,唯恐项羽不能容他,所以不敢去见项羽(布愈恐,不敢往)。

恰在此时,刘邦在从彭城向西逃跑的途中,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寻找同盟军,共同对付项羽。刘邦向张良提出了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想把函谷关以东的地方献出来,谁能和我一道打败项羽(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张良头脑极其清醒,他只提出了三个人:韩信、彭越与黥布。韩信是刘邦手下唯一可用的人(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黥布是楚军中的勇将,刚刚和项羽产生矛盾(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刚刚在梁地起兵。所以,黥布、彭越都是可用之人,要赶快抓住这两人(此两人可急使)。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立即行动,策反黥布。

刘邦曾经对手下人说过:谁能为我出使淮南,让九江王黥布举兵叛楚,把项羽困在淮南几个月,我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夺取天下。

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

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得留数月,吾取天下必矣。

刘邦这番话透露出直到彭城战败之初,他都认为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夺取天下。这就是刘邦在楚汉相争开始时的战略思想一速胜论。

但是,残酷的现实让刘邦明白:迅速打败项羽是不现实的,只有结成统一战线,最终打败项羽才有可能。

刘邦手下一个侍从主动要求出使淮南说降九江王黥布。这位使者对黥布讲了三点:

第一,你黥布已经得罪了项羽。

项羽平齐,九江王你只派了四千士兵,自己没有亲自参战;项羽夺回彭城,你也没有参战,只是观望。你的作为已经使项羽非常反感了。

第二,项羽只是表面强大。

项羽杀死义帝,背弃盟约,只是表面的强大;而且,项羽军队需要长途跋涉运送军需。刘邦依托荥阳、成皋的险要地势,足以抵挡项羽,是真正的强大。

第三,背楚归汉,待遇依旧。

你只要背楚归汉,拖住项羽几个月,刘邦就可以夺得整个天下(夫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那时,你肯定可以做淮南王。

黥布这个人,勇猛无比,但是,他就像三国时期的吕布,见利忘义。经刘邦使者的这么一番开导,想到自己已经得罪了项羽,跟着项羽也没有好果子吃;既然刘邦如此看重我,我何不投奔刘邦?反正跟项羽当九江王,跟刘邦当淮南王,名称不一样,结果都一样。

于是,面对项羽使者咄咄逼人的斥责和刘邦使者随和诱人的劝告,黥布最终做出了叛楚归汉的决定。

刘邦诱降黥布的初衷显然过于幼稚,因为有项羽在世,刘邦绝不可能几个月内就平定天下。但是,彭城之战后刘邦逐渐形成的统一战线思想,及其统一战线思想的贯彻施行,却是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决定性因素。

黥布对项羽来说太重要了!在项羽的功劳簿上,每一次战绩都有黥布的巨大贡献。而且,作为九江王的黥布所处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黥布的九江王国正好处在项羽西楚都城彭城的南面,是彭城的南方屏障。黥布的叛楚,对项羽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失去黥布使项羽不但失去了一员勇将,而且在战略上逐渐失去了南方屏障。因此,黥布叛楚是刘邦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同时也是项羽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失败。

项羽战略迷糊

彭城之战是以项羽的胜利而结束的,但是,项羽这一次的胜利和巨鹿之战的胜利有着明显的不同: